第三十九章

十一月初六那日, 隆源帝同意了王太醫告老還鄉的請求,順利的話,他今年就能在家過年了。

別說眾人,就連王太醫本人都有些意外, 因為同樣的事情他過去三年中每年都會做一次, 但隆源帝一直勸他留下。本以為今年也會像往年那樣安撫,誰知竟準了。

太醫署眾人紛紛上前道賀, 又說要湊份子給他踐行。

“老兄已過耳順之年, 操勞半生, 也該回去歇歇。”有同僚頗為羨慕,“從今往後含飴弄孫共享天倫,老兄有福啦!”

“是啊是啊,聽說令郎也是青出於藍, 真可謂杏林世家……”

“可憐我等就沒這個福分, 恐怕是要老死任上啦!”

王太醫拱手謝了一圈兒,看看熱熱鬧鬧的太醫署, 心裏難免有幾分苦澀和失落。

尤其聽到最後一人的話, 臉上笑容一僵,竟分不清對方是真心還是借機諷刺。

他給前來傳旨的太監封了紅包,委婉問道:“陛下只有這一道旨意麽?”

傳旨太監點頭,“是呀, 莫非您還求了旁的?”

王太醫忙強笑道:“並沒有, 只是我擔心走後太醫署有空缺,不知陛下什麽時候叫人填補,我也好安心。”

那太監一聽就笑了,“原來是這個,您老不必擔心, 只管走就是了。陛下說了,此事不急,他自有安排。”

一聽這話,王太醫心底那點僥幸瞬間煙消雲散,只覺嘴裏發苦。

天分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實在重要,他行醫大半生,自知天分有限,即便拼盡全力也難以再進一步,就想著用三十多年的老年給兒子換個前程,誰知弄巧成拙……

終究是太拿自己當回事兒,這一而再再而三的裝模作樣,怕是隆源帝已經惱了,所以連留京過年這最後一點體面也不肯給……

可他有什麽法子呢,當爹的替兒子籌謀打算不是天經地義?

思及此處,王太醫的身形都有些佝僂了。

那頭太醫署眾人聽了傳旨太監的話,紛紛猜測後面會讓誰來接替。

一般來說,太醫署的缺往往有兩個來源:

一是從下到上依次遞補;二是地方名醫經人舉薦後接受考核。

但這大半年來未曾聽說過何處有什麽特別出色的名醫,恐怕就要從這二十六名,啊,現在是二十五名吏目中選拔。

如此一來,又要從醫士中挑選兩名晉升為吏目……環環相扣,倒也算妥當。

另一邊。

太後宮中規矩嚴謹,上下宮人們並不許胡亂傳遞消息,所以洪文和何元橋對此一無所知。

兩位皇子的身體已經比半年前強太多,這回風寒發現也及時,所以喝了四天藥之後就好了大半。這日雪後初晴,洪文就帶他們在廊下說外頭的民生。

隆源帝是好皇帝,長公主是好公主,他自然也希望這兩位皇子日後也能順利成長為明君賢臣造福四方。

最初何元橋看著他這番舉動心驚肉跳,生怕被扣一個僭越的罪名,誰知幾天過去,太後非但沒有阻止,反而時不時打發人來送點心,儼然默許了,何元橋這才放下心來。

“你們知道為什麽民間百姓對大雪又愛又恨嗎”洪文指著墻角積雪問道。

日光落在身上,曬得人暖洋洋的,簡直想用力伸個懶腰。

但何元橋是地道江南人,根本耐不住望燕台的酷寒,吃了飯就抱著手爐縮在裏間炕上,只偶爾從窗框裏探探頭,表示自己還沒被凍死。

大雪白白的,像棉花像砂糖,兩個小孩對視一眼,都開始冥思苦想。

過了會兒,五皇子用小肉手扯了扯洪文的衣袖,“會摔倒,會生病,痛呀。”

前幾日他跟三哥就是被大雪凍壞了呀。

嗨,大雪真是不乖,是個搗蛋的壞孩子。

洪文笑著誇獎道:“對,雪後天寒路滑,百姓行走艱難,萬一生病受傷就要吃藥,不光痛,而且還要花銀子呀。如果把銀子拿去買藥了,他們就不能買吃的穿的了。”

五皇子若有所思,從腰間小荷包裏翻出來兩個小毛筆模樣的銀錁子,托在肉乎乎的掌心內遞過來,“給他們買吃的。”

洪文狠狠揉了揉他的小臉兒,“真乖,但有句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殿下可知道?”

五皇子明年才開蒙,這些日子剛讀到《千字文》,聽了這話就呆呆搖頭。

就聽三皇子慢悠悠道:“這話的意思是說,你直接給人送魚總有吃完的一天,到那時還要餓死,便是治標不治本。最要緊的還是教導人打魚的法子,有一技之長,日後自然吃飽穿暖。所以父皇一直在各地修築工事,又派人教導農桑,而非單純的施舍救濟。”

“殿下真棒!”洪文就鼓掌,角落裏幾個灑掃的宮人見狀也跟著喝彩,哄得三皇子小臉兒紅撲撲。

“這算什麽!”他驕傲地仰起頭,像一只得意的小公雞,“好多年前我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