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天下之師(10)(第5/7頁)

他只給這些少年輸送了正確的三觀。

你們可以驕縱,可以懶散,可以不想學習只想當一輩子的啃老族,但不能有壞心思,不能為了一己私利去害人。

錯就是錯,對就是對,若是有那個心思不正的,趁早滾蛋。

於是,一個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郎君們出爐了。

看著時間差不多了,他們一個個也適應了這裏,紀長澤這才開始宣布面向天下招生。

這個時候招生,一方面是這些小郎君們都學好了基礎,學弟們來了他們能幫著帶帶,另一方面也是之前怕權貴子弟和貧寒學子引起什麽沖突,大多家境貧寒的子弟都不會主動招惹事端,這些小少爺們可就不一定了。

現在不一樣了,小少爺們個個三觀端正根紅苗直,關注點也都在看一個人先看他是什麽身份,轉變為了先看自身。

雖說還有些驕縱,但也沒什麽妨礙,只要不惹事就行,沒必要非要強逼他們低下身段。

招生的條件很快列出來了。

不收錢,包吃住。

年齡要大於十歲,小於四十歲。

只要簽下若是考上功名,之後三年的俸祿每年都挪出百分之一來捐給書院就行。

消息傳出去,大批量的學子都蜂擁而至。

大多都是家境貧寒,無力支撐學業的。

竹林書院的名聲打出來是因為院長紀長澤用短短時間教導出兩個舉人。

關鍵點:這兩人考上舉人的時候虛歲也才十一歲,而且在被送到紀先生那去之前,可是徹頭徹尾的什麽也不會。

這樣的先生,別說是那些家境貧寒的了,就算是家裏不差錢的都想來。

奈何這些人身後可沒站著金主爸爸,書院就這麽大,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收下,紀長澤放話出去的時候就說了,他要看資質和用功程度以及底子,畢竟這不是教一個人的事,要是一群人底子都不錯,就兩三個人字都認不全,這要怎麽教,又要怎麽分班。

紀長澤一開始就把話給說清楚了,也規定了截止報名時間,但學子們還是一波一波的往這邊湧,村中人之前就被紀長澤打了招呼,於是都把家裏收拾好,又開始支攤子賣吃的,又開始收錢讓人住宿。

路遠千裏迢迢,許多貧窮學子已然再沒錢租住屋子和買吃的了,這個時候他們就可以住到紀長澤讓人臨時搭建起來的竹屋裏,環境肯定是比不上村民房子的,吃喝方面也較為簡陋,但他們已經很感激了。

張之文就是住在這小竹屋裏的貧窮學子之一。

他今年二十歲,也是個倒黴蛋,家人辛苦供他念書,他也是個天分好的,小小年紀就已經有了考上童生的把握,本來要去趕考,結果趕上天下亂了,當時兵荒馬亂的,別說是念書了,能夠不餓肚子就不錯了,許多知識自然荒廢。

後來新君登基,天下初定,作為家中長子,他不賺錢就已經不好了,更別說還要拿家裏的錢繼續念書,家中也承擔不起束脩費用,本來張之文都已經放棄,打算老老實實去做個賬房先生,沒想到緊接著就聽說了竹林書院的消息。

張之文到底還是不甘心多年苦讀化為泡影,咬咬牙跟家中父母商量後還是來了。

他沒好意思再拿家裏的錢,背了面餅,自己收拾好包裹,硬是靠著一雙腿一路上走過來的,餓了吃面餅,渴了就喝路邊小溪裏的水,到了晚上要麽睡在破廟裏,要麽就是找個樹爬上去。

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千辛萬苦的到了這兒,聽聞明日就要開始考學識,他又是害怕自己考不上,又是趕忙的開始回憶之前學過的內容。

這是他最後一次機會,他一定要抓住。

睡在張之文身邊的也是一位貧寒學子,兩人也只是見了面後互報家門,之後就沒交談,現在他本來想張口說話,但見張之文嘴中念念有詞就沒說話,一直等著張之文說完了,才小聲道:“張兄,方才我出去逛了一圈,打聽竹林書院的具體情況,這才知道原來書院裏已經有了一批學生,父母全都是當初書院建立時給了善款的,個個都是權貴子弟,你說若是我們進了書院,他們會不會排斥看不起我們?”

他說的含糊其辭,張之文卻懂了他的意思。

張之文小時候是在縣裏念的書,那還只是一個小學堂,家境好的學生就已經在看不起他們這些寒門子弟了,看不起便不交流,那還是脾氣好的學生,更有些性子惡劣的,不光看不上貧寒學子們,還想辦法欺負人。

一個小小縣城裏的有錢學子都是如此了,更別提這些學子還都是京城來的,聽聞家中長輩大多都在朝廷做官,官二代,定然要比富二代底氣更足。

張之文苦笑一聲:“別想太多了,書院只是念書的地方,若是有幸能進去,好好苦讀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