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天下之師(8)(第3/5頁)

回來就住了一天,那是書不離手,看的入迷,第二天就嫌棄我們家沒有讀書氛圍,匆匆回了他們老師那,我是高興的同時,又帶著煩惱,這兩個孩子畢竟年紀還小,我擔憂他們如此認真念書沉迷學習,平時除了他們老師給規定的休息時間都不肯去休息玩樂,小小年紀就如此沉悶,以後長大了可怎麽辦。

你的親親好友

一連寫了三封表面上是擔憂吐槽,實際上是滿含炫耀的信後,張大人爽了。

當然了,他也沒忘記寫信告訴自己的另外幾個同樣有子孫不爭氣煩惱的好友,讓他們趕緊過來,看能不能把孩子送到紀先生手底下,到時候哪怕是舍了老臉求求人家收下呢,這可是能改變孩子一生的大事。

當然了,雖然是好心建議,但也不妨礙張大人舒舒服服的炫耀。

書信送到京城的時候已經是三個月後了,接到了信的幾位大人看完後心裏就是一酸。

這家夥就這麽得意的嗎?

不就是孫子懂事了,他們的孫子從小就懂事,也沒見他們說些什麽啊。

實際上,雖然張大人說的是實話,但這幾位大人心底是不怎麽相信,或者說,他們認為張大人說的有些誇大。

畢竟都是多年好友了,對方的孫子是個什麽性子他們那是一清二楚,這個年紀的孩子本就頑劣,再加上元文元武有著豐富的鬥爭經驗,性子還十分倨傲,什麽樣的隱士才能讓他們乖乖學習?

而且只學習了短短的三個月時間,連打基礎都不夠用,怎麽到了老友嘴裏,就變成了脫胎換骨了。

不可靠,相當的不可靠。

於是,結論是,張大人要麽是太想要吹牛了,要麽就是自帶“我孫子真乖”濾鏡,兩個孩子只是稍微懂事一點點,就把他高興成這個樣子了。

張大人要是知道這幾位老友是怎麽想的,肯定要抱怨。

什麽叫做他自帶濾鏡,他說的這些明明都是事實好不好。

兩個孩子的確是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脫胎換骨,就算內裏還是有那麽一點點的幼稚,但好歹面上能夠維持住穩重。

京城裏,不光幾個大人收到了信,張元文張元武的父母也收到了。

兩人拆開信一看內容,反應跟那幾位大人一樣,都不相信。

自己的兒子是什麽德行他們還不知道嗎?

再看上面清清楚楚寫著一行行的元文元武是如何熱愛學習的,兩人就更加不相信了。

比起倆孩子自己主動學習,他們更加傾向是父親拿著棍子站在他們後面逼著他們學。

張夫人看著看著,眼眶就是一紅,掏出手帕擦了擦眼淚,哽咽著道:“若是元文元武真的如此,定然也是因為吃了許多苦頭,否則他們小孩子家的,不想著玩樂就不錯了,怎麽可能會時時刻刻念著讀書。”

小張大人其實也是這麽覺得的,但看著夫人落淚,他自然不能再火上澆油,只能趕忙勸道:“夫人別想太多了,這兩個孩子知道上進了是好事,怎麽你還哭起來了。”

“世人都盼著孩子越有出息越好,我自然也是如此,可一想到元文元武小小年紀爹娘就不在身邊,還要在深山老林中跟著先生念書,短短三個月他們就能如此,定然是吃了不少苦頭,不知道受了多少先生責罰。”

張夫人越說眼淚越多,心底滿是心疼;“若是真的受苦,我倒是寧願他們一輩子都平庸,只要平安便好。”

“男兒本來就該多吃些苦頭,否則一直順風順水,如今你我還在還能護著他,等到日後我們百年了,又有誰會護著他們?就該自己立起來才對。”小張大人說了幾句,見夫人還在垂淚,又寬慰道:“別多想了,父親疼愛元文元武不比你我差,有父親在,他們吃不了多少苦頭。”

可這些寬慰張夫人卻完全沒有聽進心裏去。

父親是疼愛兩個孩子,但信中不是也說了嗎?這兩個孩子是被送到了那位紀先生住著的村子裏。

三個月都不能回一次家,自然,父親也不可能從旁照拂了。

還是住在村子裏。

她想象中,立刻冒出了自己的兩個兒子日子過得苦兮兮,互相抱團取暖,晚上想家想的哭,可憐兮兮喊娘的場景。

頓時,眼淚流的更加厲害了。

我的兒啊,你們可吃大苦了。

此時此刻,遠方的小山村裏,倆兄弟舒舒服服的坐在火爐邊,饞的嘴裏一個勁冒口水,一會一問;“老師好了嗎?是不是好了?”

“可以吃了嗎?可以了吧?”

“好香啊,老師它肯定熟了我們還是別等了趕緊吃吧。”

“實在不行我先喝口湯。”

紀長澤老神在在的坐在他們對面,見一直努力維持穩重人設的兩個學生就差急的用手撈了,才擡了擡眼皮子;“你們著什麽急,等著,等你們師娘來了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