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3頁)

“有水了。”幾人無不歡欣,雖然現在就這麽一點,但幾個竹杯同時用火烘著,相信第一口水很快就會出來。

因為試驗的成功,大家動力也就來了,裝水的裝水,采芭蕉葉的采芭蕉葉,做竹杯的做竹杯。水蒸氣滴滴答答,每一滴都是他們活著的希望。

見蒸水的事已經初步見效,沈蕭道:“這水只需要一個人看著就好,我們其他人去找藤條和樹皮吧。看能不能今天就做出個魚籠來,晚上下海捉魚。”

“這事我來做吧。”英子主動道,“我已經好多了,只要去接水而已,應該問題不大。”

沈蕭本想讓她繼續休息,但轉念一想,還是答應了,“行,那就交給你了。”沒有貢獻的人容易被排斥,英子估計也是想做點什麽好讓自己心安。

島上有植物,藤蔓之類的東西不少,沈蕭她們幾個找起來也不算多費勁,很快的,她們就搜集到了十多根藤蔓。

為了保證可持續發展,沈蕭還特意提前叮囑了,藤蔓只折旁支,主幹的部分得留著。現在是初夏,正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候。植物編制的漁網在下水後,很容易被泡爛,她們想要長期發展,還是得要盡量可持續發展才行。

“我們是編漁網還是做魚籠?”方明雪問道。

漁網的話,就得根據地理位置,需要有個凹字型的地方,然後用網封口。魚籠的話,自然是無論哪裏都行。但兩者相對比,優缺點也很明顯。漁網範圍大,相對好編制一點;魚籠的話,範圍小,編制難度也高上一個層次。

“先編難度低一點的漁網吧。”沈蕭道,“只做格子狀交叉編制的話恐怕不行,到時候斷了一根繩子,整個網就廢了。我們可以嘗試交叉打結的辦法,這樣做網會牢固很多,就算有一兩處破損,我們也能修復,就是網洞會比較大,小雜魚捉不了,只能網大魚。”

“那就先試試漁網吧。”大家都有些躍躍欲試。

兩根藤蔓之間相互打結,這種事不是很難,四人磕磕絆絆試了幾次後,很快就上了手。因為這網不好弄的太過分散,她們四人幹脆兩個人編網,兩個人去找藤條。同時為了公平,四人份兩組,輪流去做這兩種活。

一直到傍晚楊泓回來,她們的第一張漁網終於編織好。楊泓見到後,忍不住拿起來看了看,道:“看上去挺結實。”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網到魚。”

“試試再說。”

因為漁網有將近兩米長,而且底部還綁著碎石,沈蕭和楊泓兩人一起將網給擡去了礁石處。

礁石處石頭挺多,兩人找了個合適的位置,將網兩邊多出來的藤蔓分別系在兩塊不同的石頭上,讓漁網和漁網內部的石塊呈封閉式狀態,只要有大點的魚進到這裏面,在潮水退下去後,它們就很可能會被留在這裏。

將漁網布置好後,沈蕭拍了拍手,祈禱道:“希望明天來能有所收獲。”

“但願。”楊泓在海水裏洗了洗手,他問沈蕭道:“蒸水的事還順利嗎?”

“如果不順利的話,我們現在也沒幹活的力氣。”沈蕭道,“大家還給你留了水,雖然不至於痛飲,但也不用擔心多喝一點會拉肚子。”她們經過大半天的蒸餾,一共蒸出了一小竹杯的水,特地給楊泓留了半杯。

“那太好了。”楊泓有些感嘆。從前他總覺得女人會拖後腿,但現在看來有女人也不全是壞事。

回坐在火堆邊,眾人一邊吃著傍晚搜集來的螺螄一邊聊著今天的收獲。

楊泓率先道:“有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我找到了一個山洞,壞消息是那個山洞有點小,只能容納一兩個人。如果想要住進去,我接下來就得天天去挖才行。”

接著是英子把自己白天的觀察所得說了出來,“從早上到晚上,我注意到潮水最高的時候是太陽將近最頂端的時候,之後水位就一直下降。”

“接近中午嗎?”沈蕭覺得這時間還算好,至少知道是快中午的時候,“根據潮起潮落的最高峰和最低谷時間差為12小時左右,可以推斷出,退潮最低的時候應該就是晚上12點左右。”

擡頭看了看天上的月亮,沈蕭縱然很累,這會兒也沒了睡意。

漁網要在退潮的時候收,不然裏面的魚容易跑掉。另外退潮後沙灘上的東西也得及時撿起,不然等到早上,潮水又會把那些東西全都帶回海裏。

但願今夜的月光再明亮點。

大概是因為饑渴的緣故,夜幕降臨之後,誰也沒有困意,但誰也不想開口說話,大家都低頭制作著自己的趕海工具。

回頭如果遇上擱淺的螃蟹,那肯定不能用手抓,最少也得用夾子。還有一些貝類,喜歡躲在沙子裏面,他們也得要用工具去翻找。另外找到海貨後,還要用東西裝,這些都需要他們制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