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談允賢這一去, 萬水千山,路途遙遠。她每隔兩個月便會修書兩封,寄到京城來。一封公信, 一封家信, 說一說最新的收獲, 問一問茹女醫身體可康健。

第七封信寄到之時, 家信的回信與公信的回信並在一起,都是從宮裏發出的。

張羨齡坐在書案前, 面前一盞明亮的宮燈,將案上的一打回信照得透亮。

良久, 她才將最上面的一封回信拿起,交給內侍:“寄出去罷。”

內侍不敢多言,雙手捧信, 立刻退出去。

簾外的梅香見人出來, 從一旁的小宮女手上接過茶盤,輕輕從簾子底下過。

“娘娘用些點心罷, 膳房新炸出來的荷花酥。”

張羨齡搖了搖頭:“我不餓。”

梅香道:“午膳便沒吃多少, 等會兒還要見造辦處的人, 不用點心墊墊, 如何挨得住?”

理是這個理,張羨齡也不想令梅香為難,便拿起一個荷花酥吃了。膳房的師傅手藝一向不錯,這荷花酥做的香脆可口,甜度適中。

張羨齡吃了一個, 便吩咐梅香要人給上學的三個孩子都送一份去。

略休息了一會兒,張羨齡召見造辦處的人。

這一回,倒聽見了一個好消息。

造辦處的蔡衡一臉的喜氣洋洋, 稟告道:“娘娘容稟,之前尋找多年的農作物終於尋到了蹤跡。有內侍在海邊的私人商販那裏弄來了幾藤農作物,觀其形容,與娘娘早年所說的紅薯極為相像。”

說著,蔡衡將好不容易尋找的紅薯進獻給張羨齡看。

土紅色外皮,形似涼薯,切開看內裏呈黃色,確實是紅薯無疑。只是這原生態的紅薯與後世常吃的紅薯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個頭小,蒸來吃也不香甜,只是飽腹而已。

梅香嘗了嘗蒸紅薯的滋味,不解道:“這當真是娘娘尋找了多年的農作物紅薯?吃著……不怎麽樣啊。”

“一開始總是這樣的,培育改良後便會好轉。從前那西瓜的紅壤也是小小的,一代代培育,才成了咱們今天吃的西瓜。”

張羨齡臉上有淡淡的笑意:“更何況,這紅薯的妙處並非好吃,產量高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她當即吩咐農學院的人,將這些紅薯種子領回去,在試驗田裏播種,嚴格記錄數據,看一看產量如何,可否改進。

紅薯的發現,令張羨齡一掃之前低迷的情緒。沒事的時候,她便領著壽兒他們三個孩子往西苑試驗田裏去。

去的次數多了,連朱祐樘都感到奇怪:“這紅薯當真有這麽好?”

“那是自然。”張羨齡笑道,“現在說了你也不信,等到收獲的時候,算一算帳,稱一稱斤兩,你就曉得了。”

紅薯豐收那一日,朱祐樘親自到了試驗田,盯著內侍們稱斤兩。

算好之後,拿到產量數字,饒是見多識廣如朱祐樘,都不免驚訝了一下。

“這……是否是因為宮中人精心伺候田地,方才有這樣的產量?”他問道。

張羨齡把另一份記錄給他:“你看看這一份,這是我和壽兒種的兩畝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產量也看得過去。這紅薯好伺候,不用特別費神,當然若是種植得精細一些,產量也會高些。”

除了宮裏的試驗田,按照張羨齡的吩咐,宮莊也撥出了百來畝田地,專門用來栽種紅薯。

對照之下,更可見紅薯的高產。

這等珍貴的農作物,怎麽之前就沒聽說過?

朱祐樘將東廠提督太監陳淮招來,追問他這紅薯的來源。

“回萬歲爺,這紅薯原本是海外之物,在我朝境內遍尋不獲。後來實在不得已,去問了一些走私商人,幾經周折,方才從海外買來的。”

陳淮回完話,有些提心吊膽,心裏直打鼓,唯恐萬歲爺追責,治他的罪。畢竟此時海禁還沒撤銷,他使人從走私商人那裏買貨,往嚴重裏說,是違律的。

陳淮屏息以待,半晌,才聽見萬歲爺說話。

“真是從海外弄來的?”

“是。”

朱祐樘沉吟道:“知道了,你下去罷。”

次月,朝堂上爭執良久的海禁政策終於有了結果,朱祐樘下旨,以漳州月港為示範,開放海禁,準許商人自由貿易。

與開放海禁的旨意同時下發的,還有一系列規章制度,什麽貨物可運,什麽貨物不可運,關稅如何交……一樁樁一件件,都有規定。

***

紫禁城今年的初雪落得早,趕在周太皇太後的千秋節前幾日,一瓣瓣雪花悄然落在明黃琉璃瓦上。

朱祐樘特地空出一整日的時間,陪皇祖母過生辰。

皇祖母的記性時好時壞,迷迷糊糊的時候,她會拉著壽兒的手,喊他“冬哥兒”。

朱祐樘坐在她面前,周太皇太後的目光久久盯著他的臉,半晌,她的目光落在朱祐樘衣袍上繡著的五爪金龍,這才反應過來這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