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關於在民間辦報一事, 張羨齡在坐月子的時候就琢磨出一個大致思路。

現在市面上流通的邸報以政治新聞為主,若是民間小報再以此為主題,肯定是拼不過的, 必要另辟蹊徑。

張羨齡向宋持盈說:“這個報紙,就叫做《燕京小報》, 和邸報的內容不同, 燕京小報的內容要以市井新聞,小說傳奇, 吃喝玩樂消息為主。”

“設報坊印刷報紙自然是沒問題,妾身陪嫁裏就有兩座書坊,紙匠印刷匠都是現成的。”宋持盈道,“只是, 妾身觀娘娘意思, 並不是將小報發行即刻,而是希望有更多人看,是麽?”

“沒錯。”張羨齡答得很痛快,“既然要辦報, 自然要力爭上遊。”

時間急, 她也只能長話短說, 吩咐梅香將準備好的宮報以及其他寫有辦報心得的紙張交給宋持盈。

張羨齡提點道:“總而言之, 你要記住,這燕京小報的辦報目標, 就是要做成百姓喜聞樂見的報紙。”

宋持盈提出一個問題:“可是,現在尋常百姓能認字的,著實太少了些。”

這個問題張羨齡也曾想過,雖然大部分百姓不認字,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聽戲聽傳奇, 只要換種方式即可。

“民間有說書人,那以後也可以有說報人。”張羨齡笑盈盈道,“字雖不認識,話卻能聽得懂,所以咱們的小報,務必要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語言,像打油詩,順口溜、兒歌之類的也能登報。”

聽了張羨齡一番話,宋持盈豁然開朗,的確,縱然大多數百姓不能讀報,但可以聽報呀。

她忽然有了許多念頭,道:“如此,咱們印報紙的紙張也不需要用太好,用黃色土紙即可,這樣,價錢也可以壓低。”

“沒錯,連裝幀都不需要。”張羨齡抖開一張宮報,“就像這樣大開本,對折即可。”

兩人說了一會兒,梅香上前續茶,輕聲向張羨齡道:“該往清寧宮給老娘娘請安去了。”

若是再晚,讓其他人都等中宮娘娘一個,也不好。

張羨齡只得起身道:“反正你多想一想,對了,秋菊你叫宮人拿一碟烤包子來,給宋夫人嘗一嘗。”

宋持盈忙道:“多謝娘娘賞賜,妾身帶回家吃便是。”

“你不知道,這才出爐的烤包子吃著才痛快,拎回家去,就沒那個味了。再說已近午時,想來你也餓了,吃點東西墊墊肚子,你就在坤寧宮裏吃了再走,也沒事。”

盛情難卻,宋持盈便在坤寧宮裏留了一會兒。

等宮人上膳的時候,她瞧見有幾個內侍或擡或提著好些東西往內殿去,看模樣,大概都是給小皇子的玩具。

中宮娘娘一定很疼愛小皇子,宋持盈心想。

烤包子送上來,卻與尋常吃的白嫩嫩的蒸包完全不一樣,烤過的包子外皮看著微微有些硬,略帶焦黃色,特別香。

咬一口,裏面滿滿的都是羊肉,料理的很鮮美,沒有半點膻氣,吃起來極為可口。

宋持盈吃著烤包子,忽然想,其實也可以將這種容易做又獨特的美食刊登在小報上,專門做一個燕京小食品欄目,想來也能吸引百姓的注意力。

離宮的時候,有一個大宮女拿了一包銀子,塞給宋持盈,又說:“印刷上的事無需擔心,宮中如今有一種金屬活字印刷機,印刷東西很方便。”

尊者賜,不可辭,雖說宋持盈並不缺錢,但還是接下了銀兩。

回到家中,宋持盈便開始張羅報社的事。

她的陪嫁裏有兩座書坊,一名日升書坊,一名月恒書坊。日升書坊在揚州老家,經營多年,來來往往買書看書的江南士林很多。月恒書坊則在京城,雖然店面大,足足有四間房,但因在京中開設的時間不長,論名聲,不如老牌書坊杜記、集文。

如今要印燕京小報,自然是要依托月恒書坊。

正值年節,沒過幾日,月恒書坊的掌櫃娘子杜娘子提了節禮來府上拜訪。

過大年,杜娘子一身新衣新鞋,連竹胎狄髻上所戴的頭面也是新打的。

向後門的門房遞了拜帖,杜娘子便在角門前的一條長板凳上坐著等候。杜娘子的夫君是月恒書坊的掌櫃,月恒書坊又是宋氏的陪嫁,是以杜娘子一直以宋氏的娘家老家人自居,不稱夫人,倒稱大姑奶奶。

杜娘子給大姑奶奶拜年,也不是一回兩回了,若是按往年的光景,多半是一個小丫鬟出來,引她到大姑奶奶陪房居住的屋裏去,坐著喝盞茶,聊聊天。運氣好,她能給大姑奶奶磕個頭,若是遇上大姑奶奶忙,便只能口頭上請個安。

她原以為今日也是如此,不料少頃,大姑奶奶的陪房竟然親自出門相迎。

杜娘子忙站起來:“過年好嫂子,怎敢勞累你來相迎。”

那陪房笑著引她進府,邊走邊道:“可巧你來了,不然我還得跑一趟,大姑奶奶指明了要見你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