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略略略(第2/3頁)

韓仕難得說了幾句心裏話。

學畫的,誰當初沒做過藝術家的夢呢?

然而夢只是夢罷了,不是可以實現的夢想。

潘學海笑道:“你說的還蠻有道理。那咱們應該趕緊去跟戚臨清要簽名合照了,順便把他現在的習作收藏起來。畢竟戚家這麽有錢,他已經獲得了通往藝術家道路的第一個敲門磚——超級富二代,對吧?”

韓仕搖頭,“你錯了,這只是一個小的原因。你很快就會見識到,他真正的敲門磚是什麽。”

潘學海:“?”

-

下午,D班。

天氣很好,陽光透過窗欞照進教室裏,投下暖洋洋的影暈。

潘學海夾著教案推門踏進來,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角落裏的少年。

畫室裏從來不缺漂亮或者特立獨行的學生。

就連少年旁邊的黃毛、粉毛都要比他醒目得多。

但不知道為什麽潘學海的視線就像被磁鐵吸牢了般,緊緊黏在對方身上。

他心中實在好奇,韓仕口中所說的真正敲門磚到底是什麽。

幾個坐在前排的學生看到潘學海,紛紛說:“老師好!”

“下午好下午好。”潘學海走上講台。

“我今天要給大家講解的是色彩場景。不過老實說,學這玩意很吃天賦。”

台下學生被他詼諧的語氣逗得一笑。

但也有人反駁:“潘老師,你的意思是說努力沒有用咯?”

“我可沒這麽說過。”潘學海聳了聳肩,“如果你能把色彩公式全都背下來,那也不賴。”

只是歷史上那些真正驚艷人心的色彩作品,靠得基本都是天賦。

潘學海在心裏默默補充了一句。

他的目光在教室內巡視一圈,發現坐在後排的少年聽得很認真。

潘學海接著講下去,“第一點是感覺,使用整體模糊觀察的方法,注意讓你的眼睛遠離觀察個體焦點,必須一目了然地看到整個視野...強調生活氣息,面積、明暗、冷暖和補色對比等等。第二點是構圖,合理的構圖肯定會給人一種觀賞的舒適感,尤其是在色彩的評分中,會是你給評卷老師留下好印象的利器。當然這主要是韓老師教你們的,我在這裏就不多闡述了……”

潘學海口幹舌燥地講了大半個小時的理論知識,便讓學生們動手開始畫畫了。

他擰開冰礦泉水灌了幾口。

“照著這張照片畫啊。”潘學海拍了拍黑板。

色彩素描,永遠都飛不出褶皺布料的世界。

照片裏,兩張灰藍褶皺的桌布交疊在一起。桌上擱著一只玻璃花瓶,裏頭插著一束淡黃色的郁金香。

旁邊精致的描金邊小碟子裏擱著三個小巧玲瓏的檸檬,和一串荔枝。

學生們驚呆了。

“不是吧潘老師?!才第一次就讓我們上手這麽高難度的畫?”

潘學海含笑道:“也不難啊,色彩公式我剛才都告訴你們了。”

學生們:“……”

事實上,按照教程潘學海確實不應該這麽早就讓他們嘗試這種復雜的構圖。

但他有心想試探一下戚臨清。

對方到底是不是韓仕口中能與龔遊並肩的天才?

-

教室後排。

戚臨清拆出一盒新顏料,開始調色。

封嘉慶看了他一眼,奇怪地問:“你上次不是已經拆了一盒嗎?為什麽不用那個。”

戚臨清道:“那盒已經用完了。”

“用、用完了?!”

戚臨清:“嗯。”

這才過去幾天啊……

封嘉慶麻木了。

戚臨清對嘗試這種新鮮的繪畫形式很感興趣。

因此最近每天晚上除了給鐘宸補課以外,他自己也會在旁邊畫畫水粉。

他打完形之後,提筆開始上基本顏色。

戚臨清並不需要死記硬背什麽色彩公式。就很自然的,他知道這塊顏色應該填在哪裏,這兩種顏色混合多少比例會得到他想要的效果。

他再度陷入到了這種沉浸式的感覺,就好像飄在雲端。

潘學海踱步過來看到他的畫,眼裏閃過一絲驚愕。

潘學海見過有些人天生對色彩有著敏銳的直覺,但還是第一次見到戚臨清這樣的!

他用筆果敢大方,對於形體的把握胸有成竹。用色很大膽,交疊出的顏色簡直絕妙。

色調清新,顏色勻透……

顯然,眼前這名少年在色彩上的天賦絕倫!

-

華夏美院,國畫系大樓。

教室裏座無虛席,學生們專注地低頭寫著筆記。

嚴嘉德談起傅易生平,聲音難免帶了點激動:

“作為華夏歷史上空前偉大的畫家,史書描寫、記錄對他的慣有印象,大部分都是傅易自創的白描畫法。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傅易在國畫的顏色創新上,亦做出了不少傑出貢獻。”

有學生舉手發問:“嚴教授,可是書上沒記載過這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