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一更,小紅包(第2/4頁)

沈老通情達理,不願意為難他說出來,但也不願意讓他高價買來古籍,再無償捐贈給國家。

所以就做主將顏棠加入進了項目中,每次再捐贈,就都會獲得一些項目資金。

其實,那錢在沈老看來真的不多,他自認還是虧了顏棠,甚至想過從其他方面補償一番。

顏棠收錢收的很不好意思,想退回去吧,沈老要批評他,不退回去吧,這錢遠超過他兌換“只字片語”的價格了。

其實,“只字片語”算是成本比較高的成語,但是這都敵不過沈老給的太多。

顏棠拿錢拿的順手,卻因沒辦法只能先這樣僵持著,只等找一個機會,有了新成語,再補給國家。

至於這次的意外,則發生在最近一次收到款項時,許是那邊的項目確實陷入了僵局,在顏棠問詢時,助理直接說出了現狀。

原來是之前報喜不報憂,如今卻是真沒辦法了。

這件事,還要從沈老的研究項目講起。

他們的研究,肯定是基於顏棠捐贈的古籍,在將古籍進行分類整理後,眾人又向各個高校和研究所成員發出了邀請。

擅長哪部分的人,可以選擇做哪一類。

其中,沈老等人選擇做的,就是華佗那據說已經失傳的《青囊經》殘頁。

作為項目的總發起人,沈老不僅德高望重,選擇的《青囊經》更是堪稱國寶的存在,因此也被分得了最多的項目資金。

只可惜,《青囊經》卻是眾多項目中,進行的最不順利的。

甚至,考古中有一派比較尖銳的指出:《青囊經》言過其實,華佗也被過度神話,不該被特殊對待。

這一派的觀點,也並非全無可取之處。

眾所周知,現在存世的歷史類文稿,不僅有正史、野史,還有一類叫演義,可以稱為同人本。

同人是基於史實的改編再創作,其中的內容並不完全可信。

基於這一點,這個學派認為:雖史上有提過《青囊經》,但是《青囊經》的神乎其神只在演義中出現過。

這定然是一種放大、一種誇張的描寫。

甚至,這一派認為,現代人因演義的廣為流傳,而過度神話了華佗。

他們提出了質疑:就算華佗發明了麻沸散,但即使能麻醉,華佗就真的可以在古代完成刮骨療毒和開顱手術嗎?

現代都不一定能開顱成功,古代的醫療環境如此差,又怎麽能做到呢?

再者,雖許多古代人吹過華佗醫術厲害,但別忘了,古人有個說法叫“專美傳主”,即美化人物形象。

就算當時手術感染率高,生存率一般,也不會被記載進去。

當沈老團隊在項目進行不暢時,這種言論迅速開始廣泛流傳起來。

遺失千年的珍寶,被認為名不副實。

受人敬仰的神醫,被認為不過如此。

一時間,沈老退休後再出山的行為,好像成了笑話。

在有心人的引導下,沈老一輩子的清名,好像在晚年染上了瑕疵,沾上了銅臭味兒。

無疑,沈老是這個圈子裏的權威,或者說,在將他定義為“這個圈子”裏的權威時,就已經是一種侮辱了。

因為他本身是在全世界都有著深刻影響的老師。

有人曾說過,踩著高位之人上馬,會獲得一種極端的亢奮與滿足。

那如果將這樣一個大師拉下馬呢?大概會讓故意引導流言的人,興奮到做夢都在尖叫吧。

雖然助理在和顏棠說的時候,只用了幾句話帶過,也並未說明其中關於學派、學閥等等的鬥爭。

但顏棠也感受到了那種沉重。

顏棠肯定是想幫忙的,但他即使再怎麽增加“只字片語”的兌換量,都像是大海撈針。

到底該用一種什麽樣的方式破局呢?顏棠不禁陷入了沉思。

正在這時,顏棠的手機響起,他打開一看,發現竟是周甜的短信。

周甜自接手富貴補習班後,一直都做的很好。

但可能是因為從小生長環境的緣故,他很少麻煩別人,也不太願意與人建立長期的必要聯系。

所以,他歷來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就算是登門時滿臉笑嘻嘻,但轉頭辦完事,他也不會再加深關系。

總體來說,應該是一個知恩圖報卻難改涼薄的孩子。

也許旁人會認為不太好,顏棠卻十分能理解,這種薄涼沒什麽不好,甚至是一種自我保護。

只是,他也不是很想時常見到周甜。

因為每每見到他,就好像是在照鏡子,仿佛看到平行時空中沒有一切的自己。

如今,一向不愛聯系人的周甜,卻突然發來了短信,那必然是有事的。

顏棠直接點開,發現這竟然是一條求助短信!

——老板,救救我,我姥姥家被潑了紅油漆,我現在完全不敢讓他們出門,他們身體不好,我怕他們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