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弘德帝在接到左賢王夜襲邊關城,正好襲擊到了安王的養羊場,並且安王本人還在養羊場的消息時差點沒心肌梗死。

他幾乎是咆哮著下了聖旨讓大元帥出兵,趕緊去把匈奴滅了的。

弘德帝並非被怒氣沖昏了頭腦,雖然有這麽一份原因在裏面,但大元帥上的另外一份關於邊關情報的折子讓弘德帝明白,匈奴現在的情況簡直是天賜良機。

匈奴王現在在昏迷,左賢王則已經被大元帥抓住關進了邊關的牢房,匈奴群龍無首,現在已經在為誰做匈奴王而開始爭鬥起來了。

聖旨一下整個朝堂就像一座大型機器一般運轉起來,開始源源不斷的往邊關送物資,武器。

不是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說這樣出兵豈不是失了我大乾的體面,面對這等蠻夷應以教化為主。

面對此等酸儒,弘德帝當即一折子扔到了那廝的臉上。

“合著被襲擊的不是你弟弟!”弘德帝當即把那人拖了下去,讓整個朝堂再次認定不管如何,只要牽扯到安王,還是不要隨意發言的好。

從此朝堂上,再也沒有人對這場戰事有所怨言。

然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大元帥如有神助,送來的大捷一個比一個好,最後大元帥甚至直接打到了匈奴王庭,俘獲了還在昏迷中的匈奴王。

這次軍報一送回來,整個京城都興奮了起來,這可是拓土開疆啊,尤其打敗的還是在邊關制造了累累血案的匈奴,一些老武將和老文臣們當即開了場宴會喝的酩酊大醉。

然而捷報送了回來,匈奴王與左賢王也在押解進京當中,關於匈奴那邊的土地究竟怎麽處理朝堂上的諸位還是沒有探討出一個結果。

原因很簡單,如果要管理匈奴和那邊的土地的話,建城是必須的,可是匈奴人是遊牧民族習慣於逐水而居,每年居住的地點都並不固定,那麽建城又沒有必要了。

朝堂上一部分大人因此提出了意見,說讓匈奴人成為大乾的附屬部落,畢竟那邊有貧瘠又沒有他們所需的資源,不如當個附屬部落,每年給中原提供羊毛就行了。

另一部分大人則反對,畢竟千百年來好不容易拓土開疆的功績就這麽拱手讓人,著實讓人不甘。

而此時,匈奴王和左賢王終於被押解進京,跟隨這趟隊伍回到京城的楚安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法。

“種植。”朝堂上的大人們看著楚安掏出了一份折子,這份折子裏明確寫著楚安這段時間在邊關種植牧草的各種記錄,以及關於二代葉羊的數據。

而更令朝堂上的大人們震驚的是土豆在邊關的畝產量竟然比在中原還要高上許多,而做過試驗的楚安表示越靠近匈奴那兒土豆的產量越容易提升。

“...綜上所述,在邊關發展養殖和種植十分具有可行性。”楚安表情平靜的說道。

而朝堂上的大人們,已經被如此高的產量給俘獲了,況且這樣一來只要養殖業正式開始,所有匈奴便會被土地固定在一處他們也會被更好的進行管理。

匈奴的土地被正式納入了大乾的版圖。

-------------------------------------

匈奴王剛剛恢復意識時,只覺得眼皮十分沉重,甚至有些擡不起來的感覺。

勉強睜開眼,從窗外照進來的陽光令許久沒有見光的雙眼,刺激到流淚。

他想要東西動身體去發現身體完全不聽使喚,最近心思也只能讓手指動上一動,匈奴王心頓時一沉,難道他以後便要成為一個廢人了嗎?

還好侍臣及時發現了他當即驚喜的呼喊,並且喊來了大夫。

然而匈奴王看著眼前大夫,那明顯中原人的臉龐覺得十分奇怪,他究竟昏迷了多久?難不成現在匈奴和中原已經開始來往通商了?

匈奴王暫時說不出話,也無法表露出他的疑惑,大夫可不知道匈奴王的疑惑,他驚訝的摸著手上的脈,完全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已經在床上躺了半年的病人的脈象。

脈象沉穩有力,如果不是病人正躺在床上起不來,他還以為這是一個健壯小夥的脈象。

“安樂王的賣相著實沉穩有力,身體也並無大礙,這半年躺在床上休養確實將之前胸口受到的傷和頭部的傷養的差不多,但是還未看出有沒有遺留下來的暗傷,我先給安樂王開個方子,先將身體養好再檢查看看。”大夫說罷,便走到一旁開了方子,完全沒有注意到躺在床上的匈奴王,震驚的瞪大了雙眼。

侍臣送走了大夫後,回到房間邊看見匈奴王正直勾勾地盯著他,從嗓子眼裏勉強擠出了幾個氣聲問道:“安樂王是什麽意思?為什麽那個中原人會在這兒?”

侍臣沉默了一會並未回答匈奴王的話,而是喊來了幾位部落首領,匈奴王震驚的看著面前這些部落首領穿著的竟然是中原人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