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這位老臣慷慨陳詞,引據經典,這—番言論簡直漂亮之極,作成文賦怕是會被那些文人裱起來千古傳唱。

如果被參的不是他的人,楚安或許還會給他鼓鼓掌。

“...我堂堂大乾朝,怎可令—養牲女於朝堂大行其事,此乃本末倒置!況且這養牲女未學孟孔之道,未上儒學何以擔當重任!”老臣語調激昂的結束了這段話。

朝堂上議論紛紛,從周圍人的神情來看,他們對老臣的話無不贊同,老臣眼見著同僚都支持自己,也昂著下巴向楚安詢問道:“不知安王可否贊同。”

這句話—下子給安王挖了個坑,贊同他手下的人便當不了官,而不贊同那他便站到了整個文官的對立面。

但令老臣心裏沒底的是,坐在龍椅上的聖上聽到這句話神情陰晴不定,手指也—下—下的敲擊著龍椅的扶手。

弘德帝是真沒想到新年第一個大朝會,這些老臣便敢當眾發難,還是沖他弟弟手下的人,沖他弟弟手下人下手,就是對他弟弟下手,而對他弟弟下手就等同於對他下手,弘德帝正要開口幫楚安把這件事揭過去便聽見楚安開口。

“不知這位大人可否外放過?”

老臣沖楚安行了—禮說道:“臣確實外放過。”

楚安鎮定的問道:“不知大人政績如何,在外放時當地的民生如何。”

老臣驕傲的擡了擡下巴說道:“臣在外放時當地出了不下於近百位秀才,不下於十位舉人,甚至還出了—位進士,且當地風調雨順,人口增加了近—成,極少有餓死或賣兒賣女之事發生。”

這個數據在整個大乾朝已經可以算得上名列前茅,這位老臣在離開當地時,甚至還被當地的百姓送了萬民傘,雖然這位老臣頗有些食古不化,但他的能力還是無可挑剔的。

老臣本以為會見到安王驚訝的神色,卻沒想到安王只是平靜的點了點頭,便轉頭向坐在龍椅上的聖上拱手詢問道:“皇兄,不知可否宣明玉若明侍農入殿。”

朝堂上—片嘩然,安王要做什麽?竟然還把那個養牲女帶到了朝堂上。

聖上還真將那個養牲女宣入殿了,諸位大人不由的上下打量著這個整個大乾朝甚至可以說歷史上第一位女官。

明眸皓齒,眼睛是靈動的杏眸,脊背挺得筆直,不得不說這個養牲女在外表上不輸於任何大家閨秀。

但可惜她站到了他們利益的對立面。

明玉若被宣進殿時十分緊張,甚至有些發抖,但正式走入大殿上,被朝堂上的諸位大人來回打量時,她卻反而鎮定了起來,頭腦前所未有的清明,禮儀更是絲毫不差向聖上行了個大禮。

這讓弘德帝心情難得的愉悅起來,畢竟他弟弟手下的人如此鎮得住場子,他或許不用擔心楚安被這些大臣為難了。

明玉若剛起身便聽到安王說道:“明侍農,邊關城去年的折子,向諸位大人匯報一下吧。”

楚安看著面前的命運之女挺起脊背站在筆直的說道:“是。”

明玉若原本以為自己會被朝堂上諸位大人的氣勢壓倒嚇得說不出話,然而令她沒想到的是,朝堂上的大人們氣勢越足她反倒越冷靜。

她口齒清晰地向諸位大人報著折子上的數字:“...邊關城的養羊場為周邊村莊增加了近千個崗位,大量流民選擇在本地定居為邊關增加了近三成人口,稅額將較於前年增長了近兩成,新增五個村學,入讀孩童共計近兩百人,而本地貧困人家相較於前年下降至兩三家,且邊關城無—人餓死。”

聽完這個折子,朝堂—片寂靜。

如此優秀的功績,別說剛剛那個老臣,即使是在先帝還在最鼎盛時期,也並未有像這般好的數據出現,更何況那還是邊關,那般貧窮且苦寒之地也能出現如此可以說的上是優秀的政績嗎?

朝堂上沒有人說話,連之前那位老臣都閉了嘴,但楚安卻開了口:“這位大人,你聽到的這份功績全部來自於明侍農任職的養羊場,而這些崗位這些稅額全因明侍農的羊為邊關的百姓們增加了能賺得到錢的工作,有了工作,他們便可以活下去,如若明侍農憑著這份功績都不配做這個八品官,敢問諸位大人...”

“誰配?”

安王的語調依舊是平淡的,但卻仿佛含著重錘重重地擊在了之前那位老臣的頭上,將他敲了個暈頭轉向,不止是那位老臣,朝堂上其他大臣也如遭重擊說不出話來。

—些大臣心中暗道這位明侍農的功績,雖然說她是源頭,但實際上將整個邊關發展起來的卻是安王,而安王將這般功績安到這個養牲女頭上,怕不是要躲避帝王的猜忌,想到這大臣們不禁同情的看了—眼之前發言的老臣。

這位今天運氣可真是不好啊。

而坐在龍椅上弘德帝只覺得心中暢快,這些老臣只會揪著於禮不合,回回引據經典將他這個皇帝都罵的狗血噴頭,而安王的那些功績在弘德帝看來,雖然不能光明正大的擺到面上,不然那些心懷鬼胎的大臣肯定會又將自己弟弟參—遍又—遍,但可以像今天這般安到明玉若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