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緊跟著AE86進入第一個彎道時,高橋涼介的眼裏就忍不住掠過了一縷驚艷。

剛才在前面領跑時,他單純靠瞥視後視鏡,除了能看出後車跟得輕松、跑出了與自己截然不同的節奏感以外,是無法獲得其他信息的。

現在他與FC跟在後面,之前還不理解的一些細節,瞬間就迎刃而解了。

“不可思議。”

高橋涼介喃喃自語。

在他專心撰寫的關於公路最速理論的論文中,其中著重強調了一點:在直路快的是初學者,在彎道快的是中級,而除了直路和彎道、在彎道和彎道之間的道路快的,才是真正的大師。

眼前這位如操控自己的手腳般、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靈活駕駛著AE86的藤原拓海,簡直是他所編寫論文下的完美成品。

不。

不只是成品——甚至還在許多地方,自行彌補了他論文裏一些不得解釋的缺陷和漏洞。

因為車手對秋名山路熟得不能再熟,在切入彎道時,每次都充分利用了道路的寬度來增加轉彎時的辦幾個。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是以同樣的速度入彎,轉彎半徑最大的那輛車子,將會最大程度上降低離心力的影響。

不但能更安全地通過彎道,更能提高出彎時的臨界極限速度。

這是正規比賽中常見的方法,卻被藤原拓海輕而易舉地用了出來,甚至遊刃有余。

自從作為赤誠的白色彗星揚名,哪怕是在高手雲集的一些職業賽場上練車時,高橋涼介也從來沒有體驗過這種強烈的壓迫感。

他能清晰地感覺出,別說超越,就連跟住前車都已經是無比艱難,甚至稱得上勉強。

他必須全神貫注,不能犯下哪怕一點細微的差錯,否則必然會被前車遠遠甩開。

而想在自身完全不熟悉的賽道上追逐一位車技上勝於他的對手,他必須超常地發揮出車技,才能暫時掩飾住兩人間的差距。

真是不得了。

高橋涼介無聲地笑了笑,由衷地感嘆。

看起來那麽年輕,氣質甚至有些靦腆內秀的人,竟然會擁有這種登峰造極的車技。

實在是讓人難以想象。

在這樣的近距離看他漂移的路線,不得不稱之為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他沒有一昧講究華麗氣場、實則浪費速度和損耗輪胎的誇張側滑。而是無一處不充斥著點到為止、弧度幹凈利落,將追求速度發揮到了極致的慣性移動。

基於對主場的熟悉,藤原拓海在選擇行駛軌跡時,不僅僅是以保持最大速度通過彎道、減少制動的次數和時間來避免乏力的86失速,更是從容自如地遵循了盡早脫出彎道的原則。

他在攻克前一個組合S彎時,就已經為下一個彎道創造出了最好的條件,甚至為此不惜犧牲一些通過前方某個小彎時所費的時間。

高橋涼介清晰地意識到,如果不是跟在對方後面,竭力復制對方那一條條完美路線,為此他不得不多用出平時並不常用的漂移手法……

僅靠他一個人跑的話,是不可能走出這樣毫無停頓,流暢到了極點的路線的。

更讓他感到驚奇的是,在攻略一些角度較小、分布比較密集的彎道時,他敏銳地洞察到了對方不只是位漂移跑法的宗師,更完全稱得上精通抓地跑法。

讓藤原拓海不得不實施全制動的彎道,在這急彎密集的秋名山下半段路上竟然屈指可數,甚至在一些讓人毛骨悚然的急彎,他的右腳敢繼續踩住油門未有放松的情況下,就能在極限情況下直接轉過彎去。

放在別人身上,這樣的做法或許是在刀尖上跳舞,拿性命賭運氣的好壞。

但看AE86極速閃掠、輕盈飄逸的軌跡,就知道駕駛員根本就還留有余地。

之所以在下山時更密集地采用漂移跑法,原因也很簡單:AE86身為十年前款的後輪驅動車型,並不具備在一定情況下高速出彎再加速的穩定性,才會限制住了藤原拓海的發揮。

但僅憑對方用抓地跑法所攻克的那幾個彎道,高橋涼介能篤定地判斷,藤原拓海的天才絕對不只限於駕馭FR的車型,而是連4WD也能得心應手的恐怖存在。

“真是難以形容。”

高橋涼介輕笑一聲,坦然地接受了自己哪怕已經傾盡了全力、也無法再跟上越跑越快的前車的失敗。

除了對賽道的極度不熟悉,不合適的懸掛系統等客觀因素外,他跟對方的駕駛技術,也存在著不容否認的差距。

對於接納這個結果,他並不感到絲毫困難,甚至還因此萌生出了許久未曾有過的濃烈鬥志。

原以為是個值得射殺的美味獵物,卻不料對方是個深藏不露的老辣獵手。

唯一只遺憾這樣能近距離觀察認真使出全力,縱橫於秋名下山道的神奇86的寶貴機會,恐怕不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