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表演

張旭鬧了個大紅臉,結巴著連說幾聲對不起,才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時探頭看一眼薛慈。

薛慈倒是沒怎麽在意張旭說的話。

手機上PDL的測試題剛解完最後一道,負責監考的老師也走上了講台,讓前排同學將試卷下發。

印著試題的雙面卷剛拿到手中,便讓這群芯片系新生叫苦不叠。甚至有人誇張地“嘶”出聲,臉色難看,心如死灰。

這套月考題雖然免去了實操,但筆試題就沒那麽留情了。難度相當大,都是脫離教科書的試題,很多涉及到高年級才會學到的知識點,要是基礎不紮實,根本難以應對,很讓一些臨陣磨刀的新生感受到了絕望。

薛慈拿到題,粗略看了一遍,沒覺得太難。

他對題目的難易程度敏感度實在太低,根本分辨不出來這套是新生們眼中的“死亡試卷”。在薛慈看來,這些都是相當基礎的專業題。拿到手便一題一題解下去,思索題型幾乎不用時間,這麽將整套試卷答完,也才花費一小時不到。

考試總時長120分鐘,最多能提前半小時交卷。薛慈做完月考題無事可做,便只能用草稿紙給自己出題,順著解題思路一步步推導下來,稿紙被寫得密密麻麻。

薛慈以前字跡最多算是端正,沒什麽特色。重生一世,倒是有刻意練過,不僅是字形好看,且頗有風骨,就是隨意落筆的草稿符號都排列的都很漂亮出色。

到了中半程,監考老師起身開始檢查。

巡考老師走到薛慈附近——因為不允許監考老師一直盯著某位考生試卷看,以免造成外部壓力,他也沒站太久——就是沒忍住多瞥了幾眼,來來回回地在那一排巡視。

這位老師倒是不知道眼前學生就是芯片系的入學第一,純粹是被試卷和稿紙上的字跡吸引,贊了好幾句字跡鐵畫銀鉤,落筆如刀。

但也僅限於此了,他內心遺憾這是個好苗子,就是還是不太懂考試套路。

這套月考卷出的有些小心機。

題目量很大,光靠一道道解題時間是來不及的。

偏偏前面幾道題型頗為簡單,只做到一半就開始暗藏玄機,有許多誤導向知識點,要一步步抽絲剝繭地處理,很耗費時間精力。

這時候就要瀏覽全卷,從後往前解題,才能時間效率最大化。要不然考試時間快結束,試卷才寫到一半,心理上就先開始焦灼了。

像巡考老師,他覺得這個字跡漂亮的同學落筆流利,基礎應當不錯。但卡在一道題上用時太久了,非要解出來才作罷,卷子半天都沒翻動一下,在分數上就很吃虧——

他看了看時間,提醒道:“距離考試結束還有半小時,同學們抓緊時間,先做簡單題型。”

話音剛落,便聽見有人翻動紙張的細小聲響。老師滿意地點頭,就看到被他看好的那個學生,已經站起身將試卷交到了講台上。

老師:“??”

一般能在這個時間交卷的考生,要麽是對自己很有信心的學神,要麽就是幹脆放棄準備等待補考的學渣了。

巡考老師有點拿不準那個學生是哪一邊的。根據他的經驗是前者,但這次的月考題目,對於新生而言應該很吃力才對。索性上講台,翻開他交上來的試卷。

草稿紙似乎被帶走了。

老師沒來得及看名字,就先被答題卡上的文字吸引了,不僅是筆跡躍然突出的好看,答題角度也相當標準精彩。

甚至可以說專業。

毫不誇張地講,就算是他來做這些題目,也不會比這個新生做的更精彩了。

保持著略微驚愕的神色,監考老師才想到去翻看試卷上的姓名——

端端正正兩字。薛慈。

略微震驚後,這個答案居然有點意料之中的意味了。

不愧是方老底下最受寵愛的弟子,就算這幾年再低調,他們這些芯片行業相關的教師,還是會想起當年薛慈在校量競賽上,一舉組裝一枚醫療芯片的驚才絕艷。

那個才十幾歲的少年,如今也是華大的新生了。

他感慨地想。

月考成績出來的很快。

第一名的歸屬不出預料,是專業第一的學生薛慈。

但就是成績實在太高,甚至和第二名的分數都有了斷層,這樣可怕的落差,引起的爭議頗多。

倒不是覺得薛慈得第一不應該,就是有些質疑,是不是在老師批改的時候,看到薛慈的名字分數便給的松一些——這不算太正式的考試,這種情況是很有可能的。

質疑聲也不算大,學院卻直接將薛慈的答題卷放在了官網裏做“展示”,點進去便能看見。

那些想挑差錯的芯片系學生看完,紛紛閉嘴,改為打印出來掛在墻上,每每月考前都要拜一拜,準備依靠玄學力量通過難度日益增長的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