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天才

袁喆憑借那篇雞湯軟文,小有名氣和熱度,他又願意花錢為自己做“宣傳”,這次找到的自媒體賬號,倒是體量要更大些。

宣傳采用的是訪談式的對話稿。

袁喆講的故事,最初還是自己的“勵志”過程,怎麽學習、怎麽奮發向上,到了後面,便開始轉進正題了。

“比如最近網上很火的校量競賽,其實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麽厲害權威。”他矜持地講。

緊接著開始爆料,比如“協作位”的存在,就是給有錢的富二代進去混個資歷,躺贏。他在團隊裏,也經常因為家境問題,哪怕有出色的能力,也會被暗中排擠。

“所以最開始我看到,清璞隊代表說自己修復了Pz101芯片的時候特別驚訝。不是懷疑他的能力什麽的,只是覺得這個年紀有這樣的成就太不可思議了……”袁喆道,“之前我就經歷過,某些同學依靠自身權勢搶奪別人的一作成果,我自己也曾經這樣被人‘收買’,但我拒絕了。當看見這個新生發言時,我會第一時間想是不是他的學長、學姐,把這個機會讓給了他。”

到這裏開始,袁喆言辭就異常辛辣了。

袁喆生怕那群圍觀群眾像上次一樣,還聽不出他的弦外之音,異常直白地說,“我在事後,向我的隊長提出過疑問,結果被要求閉嘴。隊長還說我再敢說出這件事,就讓我滾出熙華。”

他適時地,在視頻連接裏露出一個苦笑來。

提都提不得,只是有疑問而已,居然會被威脅滾出學校——這聽上去太聳人聽聞了些,同是學生難道擁有這麽大的權力嗎?

采訪者懷疑地想。

而且為什麽熙華的隊長要幫清璞學生說話?相比起天才間的惺惺相惜,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清璞的學生勢大到一手遮天,連熙華的隊長都不敢得罪他。

袁喆這時候還沒敢表現的太明顯,他要直接說出作弊的事,就要負法律責任了,只能這樣引導他人去調查,揭露內幕,才是明智之舉。

那采訪者也幫忙潤色兩下,寫成文章發了上去。

有前篇基礎在,這次熱度更盛。而且因為指向直白,一下掀開更大的爭論來。

“你們看了那個勵志熙華生的自述嗎?我怎麽好像覺得……是說那個牛逼校量競賽排名有點水啊。”

“之前就想說了,十二歲天才我信,能在這個年齡修復芯片?hello認真的嗎?”

“你們知道修復芯片難度多大嗎,坦白言,就是目前領域頂尖的那幾名能做到。”

“不會真是頂了別人的成果吧……”

這些言論不算多,但已經影響不小,正巧有競賽相關的人員,看到就順便給辟謠了。

“大家放心,競賽流程很嚴格,絕對不會出現頂替他人成果的現象存在。”

薛慈的出身的確好,但是其他清璞的學生,家世也同樣不差啊。誰會為了一些利益就自動放棄少年揚名的機遇。

而且第三輪競賽過程雖然沒被直播,但只要看過現場采訪過程,見到少年對答如流、光芒耀眼的模樣,恐怕都不會生出質疑的想法來。

有工作人員隨意地回復道:“這個第一名是經過在場評委驗證的,總不可能那麽多教授幫著作弊吧?”

教授們也不是眼瞎,分得清誰是真材實料。眼見那麽多人去挖同一個學生,總不是忽然心情大好要做慈善。

這件事本已將要平息,但是就是這微不足道的流言,讓某些境外勢力忽然找到了新的靈感。

他們當然沒興趣去對付一個學生,哪怕那個學生是個天才又怎麽樣——他們真正瞄準的,是作為校量競賽評委的那些教授專家,尤其是推進芯片改革,使華國醫療芯片水平遠超國際水準的方嚴農教授。

抹黑他們的功績、打擊他們的聲望,才是他們潛伏在華國的目的。

而這篇關於競賽的軟文,正好給他們遞了把軟刀子。

甚至不能說是軟刀子——他們了解後想到,這是被他們抓住了把柄啊!

華國怎麽可能有年紀輕輕就能修復芯片的少年天才,他們以己度人,只覺得一定有內幕。而這就是攻訐那些教授們最好的借口。

一夜間,無數流言、汙水,像雨後春筍一般瘋狂勃發而出,看似是針對薛慈,但內裏真正想要攻訐的也是那些教授評委們,各種吸睛、聳人聽聞的標題層出不窮。

諸如“校量賽博士評委幫富二代作弊奪冠”、“高含金量競賽背後的黑幕”、“哀哉!學術科研成了權勢場,真正的鉆研者卻黯然退敗”。

箭頭皆紛紛指向那些教授作弊,提前透題甚至協助參賽者修復芯片。

至於相關人員所說的現場考校問答如流?

有教授幫忙作弊,題目自然是提前對好,對答如流。

就算有人辟謠或是嚴格追查,提供了這一個可能,就留下了無數陰謀論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