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分一杯羹(第3/3頁)

“當然同樣是用機器人去維護了……”

另一名黑光科技的科學家嚷嚷道,“能制造XTN機器人,自然也能制造全自動化、同時能在外太空作業的維修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只需要十幾厘米大小,就可以讓它們自由穿梭在戴森雲的表面,維修出現故障的戴森雲配件。”

“那麽能量傳輸呢?計劃書上說是激光傳輸,那麽我們要在什麽地方建造能接收這股龐大能量的裝置?”

“當然也是宇宙了,我們可以在軌道上建立幾座面積超過幾平方公裏的能量接收裝置,然後通過太空電梯將這股能量導入地面,這就是最佳方案,難不成你們還想直接將激光送到地表不成,那豈不成了太陽轟炸?”

“那麽,出現太陽風暴時怎麽辦?”

有人擔憂道。

“這算什麽問題,我們不是已經將戴森雲設計成能夠以某個單位為核心,在發生太陽風暴時互相折疊起來嗎,這樣一來裝置完全可以獲得足夠的抗沖擊能力,這麽簡單的問題你不會都想不到吧?”

“……”

“誰能算算,如果水星重量出現變化,我們太陽系的各大行星會出現什麽樣的影響?”

又有一名科學家問道。

“放心吧,這項計劃在發布前已經算出來了。”

一名黑光科技的科學家立即一揮手,在眾人面前展現出一大串數據,“水星對地球的萬有引力產生的加速度只有10-40nm/s^2左右,這在天文尺度上算是很小了,而將水星變為戴森雲,不過是將水星的質心移到了太陽附近,它的質量並沒有消失。”

“就算將整個水星全部拆除移走,大約100年後,地球的近日點和遠日點不知道也只是縮小了萬分之一,並且因為周期攝動現象幾十年後就會恢復過來,所以說只是建造戴森雲的話,就相當於將水星質量均勻分布在太陽軌道上,這種情況哪怕是在長期範圍,也不會對地球軌道造成影響!”

“那麽下一話題,我們該如何保持戴森雲在太陽軌道上的穩定性?”

“……”

會議室內人聲鼎沸,無數對於尋常人無比陌生的詞匯從這些人口中隨意蹦出,所有人痛並快樂地商討著,將計劃書中的細節掰開揉碎,以確保每一步都能順利施行。

不過無論如何,所有人越是商討內心越是產生出一個預感——當這個震撼全球的計劃開始施行時,它將會是人類有史以來,跨出的最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