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強子對撞機(第2/3頁)

就好像黑光科技隨著知名度越高,開始蠶食世界各地的市場,在全世界建立分公司一樣,都屬於水到渠成。

其實早在兩年以前,陳晨就有了建造強子對撞機的想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也在與日俱增,從一開始用肉眼觀測身邊的各種物質,逐漸發展到借助放大鏡、顯微鏡,再到後來使用高能物理研究裝置等等,逐步深入到細胞、分子、原子和原子核的深層次結構。

每一次新的發現,都會帶來巨大的社會變革和科技進步。

而原子核及核外電子的發現,更是帶動了無線電、半導體、電視、雷達、激光、X光的發展。

而強子對撞機,便是用來觀測微觀世界的設備之一。

強子對撞機的本質其實就是粒子加速器,它的強大之處在於能將粒子的速度提升至很高的水平,當兩個速度相當的粒子相撞時,它們就可能會相互結合在一起,從而生成一種全新的粒子。

另外,即便高速粒子沒有發生相撞,研究人員也能通過粒子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的變化來找尋微觀世界的變化規律,從而為進一步研究與發展微觀世界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了解微觀世界也能幫助人類更好地構建與調整宏觀世界。

一般來說,體積越大的強子對撞機,其效用往往越高,因為體積越大代表內部運轉空間越大,這便意味著機器能給粒子提供更多的能量,以幫助粒子更好更快地加速,這樣研究人員才能得到更為準確的實驗結果。

目前,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為世界上體積最大、功能最強的強子對撞機,它的隧道周長高達27公裏,為建造它,歐洲科研團隊用了十多年時間,花費80多億美元。

很顯然,它並不是一種平價的科研設備,而是屬於科技產品中的奢侈品,只有國家經濟實力雄厚,才能建造並投入使用,而私人企業想要建造這種設備,更是難上加難。

其實早在2014年,中洲區就展開過一個項目的計劃,中洲區計劃建造一座隧道周長100公裏,是現今世界最大強子對撞機近乎四倍的超大型強子對撞機,而這個計劃卻在2018年遭到楊振寧教授強力制止,從此後一直流產,直至如今也沒有被真正實施過。

而當時楊振寧教授給出的原因很簡單,第一,太貴;第二,出成果的幾率不高;第三,就算出成果,五十年內無實際意義。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項目建成後必然為外國人主導,因為當時中洲區的高能物理學家人數寥寥無幾,只能淪為他人嫁衣。

有些人可能不太明白,為什麽楊振寧會反對,其實是因為這種強子對撞機最大的科學價值,其實是為了精確測量希格斯粒子,看看這種粒子是否真的超越了現有物理框架的標準模型,而這種粒子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

上帝粒子。

物理學界期待它期待了40多年,它是最有可能突破標準模型,如果能夠得到驗證,那麽《超弦理論》也就能像《量子力學》一般,將‘理論’兩個字去掉,變成《超弦力學》。

而《超弦力學》,則代表了萬物的終極理論——四大基本力的統一。

到時候,從最小的基本粒子,到最大的宇宙天體,無論是黑洞的本質,還是宇宙的起源,都要匍匐在超弦腳下……

人類有個夢想,只要統一了物質的基本結構、物質的相互作用和運動轉化規律,就會像上帝一樣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很可惜,這一夢想至今沒有實現過。

其實早在美蘇爭霸時期,北美洲區就計劃建造一座周長達到一百公裏的強子對撞機,可是前後幾年花費了二十多億美元,卻連隧道都沒挖完,而當時蘇聯又解體,於是這個項目便被徹底停止。

這一切,自然是令高能物理學界的那群《超弦理論》支持者一片哀嚎。

而後歐洲的強子對撞機上線,它的最高功率為13TeV,雖然遠遠比不上北美洲區的項目,但好歹也可以湊合著用,可是經過萬眾期待的對撞實驗後,數年都未曾發現過超對稱粒子的跡象,頓時,99.999%的超對稱理論原始參數空間蕩然無存。

至此,《超弦理論》幾乎成為了一沓廢紙,可依然有無數人願意相信它是真實存在的,這群人認為之所以無法對撞出超對稱粒子,還是因為功率不夠,於是才會前來遊說中洲區,從而引發楊振寧教授的反對。

簡單來說,中洲區的強子對撞機計劃之所以流產,還是因為科學價值不夠硬。

而陳晨則不同,陳晨打造強子對撞機的原因有兩個。

其中第一個,也是根本原因,是因為陳晨需要制造從《極樂空間》中取回的技術——高偏移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