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馬斯克(第2/2頁)

畢竟蕾絲電極的技術使用權是一次性的,可是刑天項目的賺錢速度卻分外離譜,僅僅兩個月就有回本的趨勢。

人類,在進入壽命逃逸時代後,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便被再次拉入了仿生改造時代。

不過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這點錢在馬斯克的星鏈項目啟動後,已經算是毛毛雨,畢竟他旗下的SpaceX公司發射的一萬兩千顆星鏈衛星已經覆蓋了全球,並壟斷了除中洲區外全世界的網絡寬帶服務。

這是和中洲區主導的5G技術並行的另一種網絡技術,雖然速度比不上5G,可是它畢竟是不需要任何服務基站的技術,而是由無處不在的低空衛星提供全球網絡覆蓋,包括南北極和海洋。

所謂的星鏈項目,便是依靠數以萬計的太空低軌道衛星構成的衛星網覆蓋全球,面向地球人口提供無數不在的上網服務。

也正是因為這項2015年1月16提出的計劃,讓馬斯克在今年正式壟斷了全球的互聯網接入服務,每年狂攬近500億美元……

因此,此時的馬斯克可謂是信心滿滿,這是他的人生巔峰時刻。

馬斯克並不是個火箭專家,實際上他的夢想也不是發射火箭,他真正的夢想,是移民火星——這是一個足以改變人類文明的夢想。

2001年初,剛剛三十出頭的馬斯克為了將來能夠移民火星,他策劃了一個名叫“火星綠洲”的項目,計劃將一個小型實驗溫室降落在火星上。

不過,當他發現發射成本比這個項目的研發和工程成本都要高得多的時候,他無奈之下暫緩了這個項目,決定先成立一個公司來研究怎樣降低發射成本。

於是,大名鼎鼎的SpaceX公司誕生了。

2012年5月31日,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龍’太空艙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並返回地球,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

2018年2月7日,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成功發射,並成功完成兩枚一級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

世界上掌握了航天器發射回收技術的原本只有三個,它們分別是:北美洲區、北海洲區、中洲區。

可是從這天起,多了一個埃隆·馬斯克。

而馬斯克也在很久前就計劃好,等到開發出航天器發射回收技術,能夠節省下大量成本,就能展開星鏈計劃,壟斷全球的互聯網接入服務,這樣就能獲得足夠的資金,去研究如何移民火星。

因此,當他看到陳晨的《合作意向書》裏的內容時,越看越是驚詫。

這本《合作意向書》中,布萊克沃奇公司開口便是三百億的合作項目,讓SpaceX公司幫自己發射五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而這也只是第一項的合作,而第二項的合作中,則是一種新型太空飛船技術。

SpaceX公司自2019年開始研究星際飛船開始,如今已經將試驗機的型號排到了SN7號,可是依然只做到環繞地球同步軌道程度,尚未有登陸火星的把握,原本計劃2023年登陸火星的馬斯克已經陷入了技術瓶頸期。

因此,當他看到《意向書》中提起的新型太空飛船技術時,內心的驚詫根本無以言表。

“你是在開玩笑嗎?”

此時,馬斯克緩緩擡起頭,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我們SpaceX公司耗費十幾年的時間才發展出的星際飛船技術,已經代表了載人飛船的技術最前沿,甚至地球聯邦也不敢說比我們的技術更優秀,你憑什麽認為你的飛船技術能比我們的更先進?”

“除非……你盜取了中洲區的星際飛船技術?”

“並沒有,馬斯克先生。”

陳晨神色不變,“技術來源請恕我保密,我知道現在說什麽您也不會相信,既然如此,我可以讓你和你的工程師去參考,直至您確信我們技術是真實的,我們再談之後的合作如何?”

“……好!”

馬斯克臉色再也沒有任何輕松的笑意,他深深看了陳晨一眼,這才低下頭,繼續看著手中冗長的資料。

不過可以確信的是,他的內心已經很難再如之前那樣平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