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章 自信是理所當然的

第二天早上,向南和朱熙等人吃過早餐後,戴維斯原本打算開車送向南去威爾遜美術館,不過向南拒絕了,他只是讓戴維斯送他到車站,打算自己坐車過去。

哥譚市的交通實在讓人不敢恭維,親身經歷過一次之後,向南可不打算再感受一遍了。

與其將時間浪費在堵車的路上,還不如將這時間用來修復文物呢。

此外,除了想要早一點抵達威爾遜美術館之外,向南之所以和他們分開行動,是希望讓戴維斯和朱熙兩個人趕緊去將收購來的殘損華夏文物整理出來,盡快將托運手續辦好。

哥譚市的公共交通系統十分發達,在交通擁堵的上下班高峰時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確實是很明智的選擇,向南早上八點左右出的門,九點還不到就已經來到了威爾遜美術館。

此時,美術館剛剛開放不到半個小時,展館裏的遊客很少,倒也顯出了一種別樣的寧靜來。

向南一路來到了頂樓的文物修復室裏,工藤太郎已經在裏面等著了,看到向南以後,頗有些驚訝地招呼道:“向先生早上好,您今天這麽早就來了?”

“嗯,我是自己坐地鐵來的。”

向南朝他笑了笑,很快就轉移了話題,“那幅《十面靈璧圖卷》只剩下全色接筆還沒有做了,一會兒的全色處理,你要不要試試?”

“我的全色技術跟您相比,相差得太遠,還是由您一個人來操作比較好,以免出現明顯的色差。”

工藤太郎搖了搖頭,說道,“我在一旁看著就好。”

向南點了點頭,也沒再多說什麽,從一旁的工具箱裏拿出一個小瓷杯來,開始調制起了顏色。

古畫的全色,對於向南而言並沒有什麽挑戰性,他選擇了殘缺部位較多的一個顏色作為基準色,然後拿起一支羊毫毛筆開始一點一點地修補了起來。

這幅《十面靈璧圖卷》的殘缺部位比較多,因此需要全色的地方也多,向南也不著急,慢慢地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開始給畫芯殘缺部位全色起來。

工藤太郎站在一旁仔細地看著,神情專注而認真,等到向南全色了幾處之後,他便走上前去換了好幾個角度察看了起來,看著看著,臉上的表情也忍不住動容了:向南對那幾處殘缺部位做的全色處理,居然都是全色“四面光”!

“四面光”是全色處理的最高境界,別說是工藤太郎自己了,就是當初教他古書畫修復技藝的師父,也從來沒做到過這一點。

而且,最讓工藤太郎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向南全色的這幾處殘缺部位,幾乎每一處都是“四面光”,這簡單讓人不敢置信,他怎麽能做到這一步?

工藤太郎陡然發現,對向南越是了解,他就越吃驚,這位來自華夏的文物修復專家,何止是不簡單,實在是太不簡單了。

工藤太郎心裏像是翻江倒海一般,眼神復雜地盯著向南手上的每一個動作,像是被吸引了全部心神一般,向南的手指向哪裏,他的眼神就追到了哪裏。

就這麽看著看著,不知不覺間,向南就已經將整幅畫芯的殘缺之處全色完畢了。

直到這時,工藤太郎才猛地晃過神來,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神色復雜地問道:“向先生這麽快就全色處理完畢了?”

“快嗎?”

向南有些詫異回過頭來看了他一眼,扭了扭有些發酸發脹的手腕,搖了搖頭說道,“都已經忙活一整個上午了。”

一個上午就過去了嗎?

工藤太郎悚然一驚,他擡起頭來看了看掛在墻上的時鐘,果然,還差幾分鐘就到十二點了。

簡單吃過一頓午餐後,向南稍稍歇息了片刻之後,又開始對《十面靈璧圖卷》畫面殘缺部位進行接筆處理,這幅古畫是水墨畫,接筆時用墨水就可以,無需調制顏料,因此,在接筆時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技法特點和畫風的掌握。

在這幅古畫中,吳彬靈活運用了唐末書畫家孫位的畫火技法,用畫火的技法來畫石,表現出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風格。

因此,對於這幅《十面靈璧圖卷》畫芯殘缺部位的接筆,或許對於工藤太郎這些古書畫修復專家來說有些困難,但對於擁有“時光回溯之眼”的向南來說,就顯得容易太多了。

大概是因為知道向南下午要對這幅古畫進行接筆處理,原本習慣了每天中午都要午睡一會兒的工藤太郎,今天中午破天荒地不午睡了,他吃過午餐之後,就站在向南對面,隔著大紅長案,仔細觀察著向南的一舉一動。

當他看到向南拿著羊毫毛筆,輕輕在畫芯殘缺部位一點一勾,就將一處畫面殘缺給接筆完成之後,一雙眼睛忍不住就瞪得大大的,臉上露出了震驚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