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清明上河圖

“向先生,這位是我們博物館東方部古書畫修復師莉娜女士。”

在達因博物館東方部文物修復室裏,詹姆斯指著一位金發碧眼的中年女子對向南說道,

“莉娜女士曾經在華夏京城跟隨一位古書畫修復專家學習過五年古書畫修復技術,如今我們博物館的華夏古書畫大多都是她來負責修復。”

向南朝莉娜笑了笑,說道:“既然莉娜女士在華夏生活了那麽多年,想必一定會說華夏語了。”

“會說一點點。”

莉娜也笑了起來,她的發音有些怪,不過依然能夠聽得懂,“回到蘭頓市以後,說華夏語的機會就少了,有些都已經忘得差不多了,現在想想,時間過得真快,我都已經回國快二十年了。”

向南笑著說道:“沒事,有機會還可以再去,現在的京城,可比二十年前好玩多了。”

兩個人小聊了幾句,詹姆斯又指著另外一個二十多歲的白人姑娘說道:“這位是艾米麗,她是莉娜的學生,已經跟莉娜學習古書畫修復三年了。”

“其實我還有一個男學生。”

就在這時,莉娜插了一句話,她聳了聳肩膀,說道,“那個男孩兒跟我學了十來年,早已經能夠獨立修復文物了,可惜,他如今去了別的城市定居,已經不在這裏了。”

“那真是挺可惜的。”

向南笑了笑,他看了詹姆斯一眼,一臉正經地說道,“詹姆斯先生,現在,還是先說一說怎麽工作吧。”

詹姆斯“嗯”了一聲,微微點了點頭,一臉嚴肅地對莉娜和艾米麗說道:

“莉娜,向先生的能力不用我再多說,他那神奇的文物修復技術,在華夏國內文物修復界裏都是一流的,因此,這次修復工作,我希望你們兩位能夠以向先生為主,你們呢,就在一旁做一些輔助類的工作。我希望通過這次修復工作,你們能從向先生那裏,學到更多的文物修復的方法和技巧。”

“詹姆斯先生,你放心,我和艾米麗會按照你說的做的。”

莉娜早就在二十年前就見識過了華夏文物修復師的神奇,很容易就接受了詹姆斯的安排,她點了點頭,說道,“我和艾米麗都會不恥下問的。”

說著,她轉頭看了看向南,一臉得意地問道,“向先生,是這麽說的對嗎?不恥下問。”

向南擡起右手揉了揉鼻子,重重地點了點頭:“沒錯,不恥下問。”

“OK,很好。”

詹姆斯滿意地看了莉娜一眼,然後對向南說道,“那向先生做事吧,我就不打擾了,如果需要幫助的話,可以到辦公室來找我。”

他擡手往隔壁指了指,他的辦公室,就在修復室隔壁,離得很近。

詹姆斯離開之後,向南就轉過身來,對莉娜和艾米麗說道:

“咱們先開始修復殘損比較輕微的古書畫,就這一幅《清明上河圖》吧。”

這幅《清明上河圖》,並非是眾所周知的那幅《清明上河圖》,那幅《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存的繪畫作品,也是華夏的傳世名畫。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以長卷的形式,生動地記錄了北宋都城東京汴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都城汴京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真實寫照,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而這幅《清明上河圖》則是明代畫家仇英所作,長980厘米,寬30厘米,是仇英參照《清明上河圖》的構圖結構,以明代姑蘇為背景,采用青綠重色技法,重新創作了一幅全新版本的《清明上河圖》,與張擇端的版本風格迥異。

明代仇英的這幅《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明代姑蘇熱鬧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畫中人物超過2000個,人物或動或靜、或聚或散,城郭樓台與遠山近樹疏密相間,錯落有致,表現出姑蘇地區熱鬧紛擾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場面宏大,氣勢雄偉。

明代姑蘇地區的標志性建築,如天平山、運河、古城墻等,均清晰可辨,整幅畫卷充滿山清水綠的明媚。

盡管明代仇英的這幅《清明上河圖》與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在藝術價值上不能相媲美,卻也構築出一幅頗具聲勢的明代風俗畫,是歷代傳世的《清明上河圖》中制作最精美的摹本。

在仇英的這幅《清明上河圖》卷首上,還留有“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題記,文徵明對這幅畫的評價是“後之覽者,當即以真本視之可也”,這幅畫的價值可見一斑。

“好的,向先生。”

莉娜點了點頭,帶著艾米麗開始準備起來。

仇英的這幅《清明上河圖》是絹本設色畫。

由於絹是以蠶絲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而蠶絲本質上是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後形成的蛋白質,相對於紙質纖維而言,這些物質更容易遭受病蟲害和不良環境的侵蝕,更具有不穩定性和易腐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