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坑徒弟

在辦公室裏和向南聊了一陣之後,黃雲軒總算是心滿意足了,他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

“向南啊,從上個月你去巴裏斯出差,一直到現在,你差不多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沒有系統學習紡織品文物修復技藝了,到現在你之前學的那些東西都忘得差不多了吧?”

黃雲軒說這話的時候,臉色有些嚴肅。

學習文物修復技術,最關鍵的就是要多學多練,這就好像練拳一樣,“一天不練手腳慢,兩天不練丟一半,三天不練門外漢”。

盡管文物修復沒有這麽誇張,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這人不是向南,換作是一般人,黃雲軒不叫他滾蛋,那也肯定早就罵得他狗血淋頭了。

哪有這麽做學生的?才剛剛上過一兩次課,就敢一個多月不來,就這種態度,還想學文物修復技術?

哪兒來的,趕緊回哪兒涼快去吧!

“黃老師,這段時間,我在家裏有練習緙絲織造技藝的。”

向南連忙笑著解釋了一句,說道,

“而且,每天我也抽空在網上找紡織品文物修復的相關視頻來看,當然了,那些人的技術跟黃老師是沒得比的。”

“不要嘴上說得厲害,到時候我是會檢查的,要是真退步了很多,那真是要丟人現眼了。”

黃雲軒聽到向南這麽說,臉色也好看了不少。

他相信向南應該不會騙自己,不為了別的,光是為了向南自己腦袋上的那些光環,他也不能讓自己出現退步的情況,否則,他還怎麽見人?

黃雲軒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

“你上次來的時候,我就跟你說過了,我留了一件比較有特色的紡織品文物,等你來了之後再修復,你現在過來,是公司的事情忙完了嗎?”

“公司裏的事情,我現在基本上理順了。”

向南想了想,點頭笑道,“接下來這段時間,我打算跟著黃老師,好好學習一下紡織品文物修復技藝。”

“那就行。”

黃雲軒長呼了一口氣,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抻了抻衣角,笑著說道,

“那走吧,去修復室,你再好好觀摩一遍我修復紡織品文物的過程,有不懂的就問。”

說完,他就走出了辦公室,徑直朝自己的小修復室裏走去。

向南見狀,也趕緊站起身來,拎起背包跟在他的身後,亦步亦趨。

修復室裏依然幹凈整潔,碩大的窗台下,那台構造簡單的緙絲織機靜靜地矗立在一旁,上面空無一物,顯然,最近沒有人用過它。

黃雲軒走進修復室後,從櫃子裏取了一件白大褂穿上,然後戴上口罩,這才打開另一側的立櫃,從裏面取出一個古董盒來,捧著它來到了工作台前。

向南將背包往一旁的地上一放,也從立櫃裏拿了一件白大褂套上,然後大步走到黃雲軒的身後,睜大了眼睛看了起來。

此刻,古董盒已經被黃雲軒給打開了,裏面裝著的一件紡織品文物也已經被他小心地平攤在了工作台上面。

黃雲軒回頭看了向南一眼,介紹道:“這是一件北朝的絞纈絹衣,不過這件文物的絹質地細膩、輕薄飄逸,應該是當時品質比較好的一種。”

向南仔細看去,發現這件北朝絞纈絹衣整體呈紫色,短身,基本呈對襟,兩襟下擺處微微有些相交。兩只袖子則是喇叭型的寬袖,靠近腋下拼縫處則有橫向打褶。

絹衣單層無襯裏,衣襟上有紅、褐兩組系帶,用於系結。

這件絹衣的款式屬於當時流行的襦,即長不過膝的短衣。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陌上桑》中有描述“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本件絹衣即為所述之“襦”,且同樣為紫色。

早期,男女均可穿襦,既可當作襯衣,也可穿著在外。東漢以後多為女子穿著,常下身配裙(下裳)。

不過,讓人驚訝的是,這件絹衣的面料上,全都布滿了白色點狀圖案,而且,每一個點實則是一個接近於方形的白色圈。

“這個白色點狀圖案,實際上是通過絞纈工藝獲得的,這種圖案可稱之為‘醉眼纈’。”

黃雲軒繼續解釋道,“絞纈又稱作為紮染,是從北涼時期開始流行的。”

所謂紮染,是華夏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指的是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

紮染工藝分為紮結和染色兩部分。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紮、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

而這件絹衣的布料上布滿了大小形狀相同的白色點狀圖案,且排列規整,可見紮染工藝之細致精湛,極具匠心。

“咱們先來看一看這件絹衣的病害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