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9章 爽就對了

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酸甜苦辣鹹,個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深切體會。

這就好像文物一般,每一件文物,哪怕是同一個窯口裏同一批次燒造出來的同一種形制的古陶瓷器,在歷經千百年的歲月後,它們背後所隱藏的故事也會完全不一樣。

只是,這些文物背後的故事,並非每個人都能看得到,但所有人都對之抱有極大的興趣。

而身邊人的喜怒哀樂,卻是顯而易見的,可並沒有多少人願意將目光轉移這些普通人的身上來。

向南正感慨著,身後忽然傳來了龔小淳那獨特的聲音:

“哎呀,南哥,你這麽早就來了啊,我還以為你第一天會遲到呢!”

向南回過神來,停下腳步回頭看了他一眼,笑道:“昨天柳老師專門叮囑過了,我怎麽敢遲到?”

“嗨,他也就說說,你還當真了啊?”

龔小淳走到向南身邊,左右看了看沒其他人,低聲笑道,“他自己還睡懶覺呢,今天沒到十點鐘,肯定來不了。”

向南瞥了他一眼,問道,“你怎麽知道的?”

“他是我親舅舅,我能不知道?”

見向南一臉疑惑,龔小淳得意洋洋地說道,“我舅舅家就只有一個女兒,現在在國外念書,我現在就住在我舅舅家,他的一舉一動我都看著呢。”

向南:“……”

你真是柳老師的親外甥?

你當著外人的面就這麽毫無遮攔地泄露他的糗事,他知道了真的不會打死你?

兩個人說這話,就來到昨天向南進來過的那個地方,龔小淳介紹道:“這裏就是機房了,不過可不是電腦機房,是緙絲織機房,這幾台織機,都是我舅舅親手設計,然後讓木匠師傅制作的,厲害吧?”

向南看著這些緙絲織機,它們全都是用木料制作而成的,連接處所采用的,也是傳統木工最為擅長的卯榫結構,織機的整體構造十分簡單,看上幾眼幾乎就能仿造了。

每一台緙絲織機大約有2米長,比向南略高一點,大概有1.8米高,織機的寬度卻各有不同,也不知道這當中是不是有什麽特殊的作用。

龔小淳大概猜到了向南的疑惑,笑著解釋道:“一般的織機寬度,大概就1.5米左右,這是根據緙絲作品的寬度來設計的,如果需要織造寬度更大的作品,那就要換成更寬的織機了。”

向南恍然,他又指著織機上面的一個構件,轉頭問道:“小淳,你能給我介紹一下這些構件以及它們的作用嗎?我到現在還搞不清楚這些東西的作用呢。”

“這有什麽難的?你一會兒看我操作,多看幾遍,你就懂了。”

龔小淳此刻也是內心激動,仿佛有個小人在心裏面大喊,“老天爺啊,向南原來也有不懂的東西,他還主動向我請教!你快睜開眼睛看看,響個炸雷讓我清醒一下,看我是不是在做夢!”

此刻,他唯一有些後悔的是,自己來得太晚了,要是早知道還有指點向南的機會,他哪怕一夜不睡,也要請人在這台織機的四周安裝上十幾個攝像頭啊。

全方位、無死角地將這個場景拍下來,然後拿去給姑蘇博物館的那群狐朋狗友們看一看,昨天居然還敢嘲笑我,說我連請向南出來吃頓飯的面子都沒有。

這還是人說的話嗎?

沒看到連向南都要向我請教嗎?

哼!

YY了一陣,龔小淳見向南還看著自己,趕緊“咳咳”了兩聲,指著織機上面幾件構件,對向南介紹道,

“織機上掛的,是兩扇平紋綜片,下面掛的,是奇偶兩個翻頭,腳下的那個,就是兩根腳竿,這些構件的作用,就是控制經線奇偶上下交替分層。”

“前後機身分別還安裝了前卷取軸和後送經軸,前軸的作用是卷取織品,後軸的作用是經線的卷送。”

頓了頓,他繼續說道,“中間的這個叫作竹筘([kòu],也叫杼[zhù]。織布機的主要機件,形狀像梳子。),經線會從筘齒之間通過,竹筘的作用就是確定經紗的密度,保持經紗的位置,並且把緯紗打緊,使經、緯紗交織成織物。”

向南站在一旁,一邊觀察著織機的構造,一邊認真聽著龔小淳的介紹,就像當初第一次跟孫福民學習古書畫修復技藝一樣,專注而嚴肅。

“織機的構造其實還是很簡單的,你現在應該聽明白了吧?”

龔小淳說完之後,感覺有些口渴,就自顧自地走到一旁拿起自己的杯子,走到角落上的飲水機旁接了一杯水,“咕嚕咕嚕”喝了大半杯,這才打了個飽嗝,心滿意足地又走了回來,笑道,

“我再給你演示一下織機的操作,這個就要復雜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