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7章 你這叫什麽話?

“這園林,取何名方為合適?”

花了十多年時間,王獻臣和文徵明兩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終於在大弘寺的原址上,建造出了一個充滿了野趣的園林。

這園林建築不多,大部分的景觀並未大動,整個園林的景象鄉野自然,還真有那麽一點寄情於鄉野田園的味道。

“野園如何?”

文徵明擡手捋了捋頜下的胡須,笑道,“這園林充滿野趣,稱之為野園,倒也名副其實。”

王獻臣沉吟了半晌,這才緩緩說道:

“西晉潘嶽在《閑居賦》中有言:‘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此番心境,與我何其相似,這園林,不如就叫‘拙政園’吧。”

拙政,也有“拙於政事”之意,這兩個字,實在太符合王獻臣的心境了。

他如果不是拙於政事,又怎麽會三番兩次被東廠的那些太監誣陷,始終遠離皇帝的身邊,到最後心灰意冷之下,罷官還鄉呢?

“拙政園,拙政園……好一個拙政園!”

文徵明默念了兩遍,忽然笑道,“築家種樹,逍遙自得,兄長取得好名,當浮一大白!”

“哈哈,好,你我兄弟,今晚不醉不歸。”

王獻臣也哈哈大笑起來,花了十多年時間,如今總算將這拙政園建出了個大致的模樣,更細致的改造,那還需要以後慢慢來,他怎能不高興?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拙政園建成後沒多久,王獻臣就因病去世了,園子就留給了他的兒子。

王獻臣的兒子,是一個賭棍。他和蘇州府的徐家三少(徐家三少的侄子後來建了蘇州“留園”)玩得很好,經常一起出入賭場。

在一次豪賭中,王公子在他人的慫恿下,押上了整座拙政園,沒想到和他對賭的徐家三少暗地裏作了弊,結果不問可知,在一夜之間就易了主。

王獻臣的兒子受此打擊,一蹶不振,家境日漸敗落,到了王獻臣孫子那一代,竟到了需要靠哭喪度日的困窘程度。

拙政園到了徐家的手裏,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百年時間裏,園林逐漸荒廢。

到了明崇禎四年(1631年),徐家後人將拙政園一分為二,東邊一部分賣給了當時的刑部侍郎王心一。

王心一,字純甫,號玄珠,又號半禪野叟,吳縣人。

他擅長繪畫山水,將拙政園東部收入囊中之後,便將之改建成了“歸園田居”,一派自然風光。

到了清順治五年(1648年),剩下的拙政園西邊那部分,又被賣給了當時的太子太保、弘文院大學士陳之遴。

陳之遴是個很有情調的人,為了取悅自己的夫人,他將拙政園西邊的那部分的建築翻修一新,又在周邊種滿了花花草草,將它變成了一個大花園。

自此之後,拙政園幾番易主,既住過吳三桂的女婿王永寧一家人,也住過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還做過江蘇巡撫行轅……

四百多年來,拙政園幾番易主,園林也漸漸從王獻臣建園時的野趣自然、舒朗開闊,變成了如今的精致華麗,事實上,除了名字依舊是“拙政園”外,實際上,已經與王獻臣建園時的設計初衷相去甚遠。

但也正是這種風格變遷,才造就了如今的“華夏園林之母”的美譽,也給世人們留下了無數的故事可供探尋。

向南緩緩地從拙政園的故事中回過神來,才發現那個旅行團的人們早已經走遠了,連那個聲音甜美的女解說員也不見了蹤影。

他撓頭笑了笑,繼續邊走邊看了起來。

或許是透過“回溯時光之眼”看過了拙政園初建之時的模樣,向南沒走過一處,都依稀有一種熟悉的感覺,他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這座園林無論再怎麽改建,都抹不去王獻臣的影子了。

畢竟,這是他傾注了十多年心血,一點一點打造出來的私家園林。

……

在拙政園裏逗留了半天時間,向南看了看天色漸暗,這才有些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這裏。

回到停車場時,司機早就已經候在車裏了。

向南沒打算這麽早就回去,便邀了司機一起,找了一家當地的特色菜館吃了晚飯,然後又逛了逛據說是姑蘇夜市中名聲最響、規模最大的莫邪路相門後莊,一直到夜裏九點多才坐著車回到了馬玉川的別墅裏。

“逛了這麽久?都玩什麽好玩的了?”

看到向南這麽晚才回來,張春君便笑著問了起來。

“就去了拙政園,吃了晚飯後又去逛了下夜市。”

向南一邊在客廳的沙發上坐了下來,一邊笑著說道,“拙政園太大了,逛了一下午,才逛了一半都不到。”

“沒事,反正這兩天都沒什麽事,沒逛完明天可以接著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