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5章 失傳1800多年的文物

“顏處,您是什麽時候到這邊來的?”

向南和顏文聰在車站出口處簡單地寒暄了兩句,就帶著姚嘉瑩等人來到地下停車場,坐上了一輛由西江省博物館派過來的商務車。

“比你早了三四天時間。”

顏文聰四十來歲,膚色黝黑,他沒有像一般機關幹部那樣的啤酒肚,整個人顯得很精瘦,大約是常年東奔西跑,趕赴各地的考古現場督查有很大的關系。

他轉頭看了一眼向南,笑著說道,

“這處海昏侯墓,規模相當大,據現在探測出來的,古墓葬的總面積達到了4萬平方米,是華夏目前以來,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我估計沒個幾年的時間,估計是沒辦法發掘完了。”

“4萬平米?那是相當大了。”向南忍不住暗暗咋舌。

4萬平米是什麽概念?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是7140平米,4萬平米,那就相當於5個半標準足球場還要多一點。

而考古發掘基本上都是以人工挖掘為主,發掘現場可不能貿然上什麽挖掘機、起重機等大型設備,主要的工具還是洛陽鏟和手鏟,甚至,在發掘墓室清理古墓葬墓室時,有時候還只能用刷子一點一點將覆蓋在文物上面的泥層刷掉,確保不傷害到文物。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光靠考古人員的雙手,要將這面積多達4萬平米的古墓葬全部清理完畢,需要耗費幾年的時間一點都不稀奇。

相對於這些考古人員需要始終蹲守在古墓葬現場進行考古發掘,向南這些修復師倒是不用這麽辛苦,他們只需要將那些從古墓葬裏發掘出來的,一部分珍貴的殘損文物修復,就可以離開了。

至於剩下的那些一般的文物,自然會有當地博物館的文物修復師來慢慢修復。

當然,一個古代列侯的墓葬,裏面的陪葬品絕不會是少數,向南這一行人還是要在這邊待上好一陣子的。

這一點,他早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因此,倒也不是特別驚訝。

向南將多余的想法拋開,又笑著問道:“之前我看了新聞,說海昏侯墓裏,出土了鐵編磬、編鐘等重器,還有竹簡一類的文物,有些地方寫得不怎麽詳實,顏處有沒有了解到什麽更深的東西?”

“以前出土的編磬,大多是石編磬,這次出土的這組鐵質編磬,是歷史上首次出土,也是海昏侯墓不同於其他漢代王侯墓的禮樂器物,的確是震撼了不少人。”

顏文聰笑著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但其實這還不是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中最珍貴的,最珍貴的是那五千多片竹簡。”

這時候,姚嘉瑩等人也是豎起了耳朵在認真聽。

杜曉榮一時間沒忍住,出口問道:“竹簡裏面是不是記載了什麽非常重要的信息?”

“杜主任說對了。”

顏文聰扭頭看了一眼杜曉榮,點了點頭道,“這批竹簡被考古專家們一致認為,是海昏侯墓中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因為有考古人員在這些竹簡當中發現了《論語》知道篇。”

“失傳了1800年的《論語》知道篇?”

饒是向南一向淡定,此刻也是忍不住動了容。

《論語》知道篇,實際上應該稱之為《齊論語》知道篇。

如今我們所看到的《論語》是張侯之後用《魯論語》和《古論語》形成的版本,但是《齊論語》到漢魏的時候就失傳了。

《齊論語》和《魯論語》、《古論語》最大的區別就是多了兩篇,一篇叫《知道篇》,一篇叫《問王篇》。

沒想到,這失傳了1800年的《齊論語》知道篇,就在這海昏侯墓中被發現了!

那麽,《齊論語》的另外一篇《問王篇》會不會也在這批出土的竹簡裏?

“有專家說,基本可以確信,海昏侯墓出土竹書《論語》就是失傳1800年的《齊論語》。”

顏文聰很滿意向南表現出來的驚訝,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我看過其中一片竹簡的正反面,反面寫有‘智道’二字,是智慧的智,不是知道的知,正面寫的是‘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雲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禦也。’”

一般情況下,竹簡上的文字大多數都是書寫在一面上,這片簡正反兩面都寫了文字,應當是一卷竹書的篇首簡。

“智道”即為“知道”,應該是這卷竹書的篇題。

漢代“知”、“智”互通,此前公布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簡上就將《論語》中“知者樂水”一句寫為“智者樂水”。

由此可知,這枚竹簡上所書寫的“智道”,就是《漢書·藝文志》所載《齊論語》第二十二篇的篇題——“知道”。

向南這時候也恢復了冷靜,他當然知道顏文聰不會欺騙自己,再說,也沒有這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