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5章 嘗膽不臥薪

會議室裏,趙宣海被向南的壁畫臨摹圖震得連此次聯合修復的“主次”都顧不上了,而葛東河則是慶幸自己在雋邑縣遇上了向南。

眾人臉上的表情各異,反應不一。

而被諸位壁畫修復專家議論的向南,則是背著背包,像個尋常遊客一般,一身輕松地在荊楚博物館裏東看看,西逛逛。

甚至,他還被人給叫住,當了一回攝像師,給一對前來旅遊的情侶拍了一張合影。

可惜,也許是拍照技術不行,那位漂亮的女生看到手機裏的相片後,臉色好一陣難看。

向南見狀,趕緊撓了撓頭,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趁著兩人不備,悄悄溜走了。

一路走著,向南很快就來到了“青銅館”,他心中微動,想起了之前一直想看的“越王勾踐劍”,便徑直走了進去。

向南一直都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很感興趣,此時有機會見到越王勾踐劍,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走進“青銅館”之後,他一眼便看到這柄劍擺放在館中顯眼之處的一個密封的玻璃展櫃之中,在展櫃之前,還有一些遊客正在欣賞這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寶劍。

向南慢慢走上前去,和其他人一起圍著這柄安安靜靜地擺放在玻璃展櫃裏的古劍,細細地欣賞著。

越王勾踐劍,是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華夏一級文物,荊楚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之一,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4.6厘米,劍首外翻卷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

劍身之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正面近格處有“越王鳩(勾)淺(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則鑲有綠松石。

這柄古劍於1965年出土於荊楚江陵縣望山楚墓群1號墓。據說,在古墓中剛剛被發掘出來時,這柄劍依舊寒光凜冽,鋒利異常,歷經兩千余年,仍毫無銹蝕的痕跡。

有專家曾經做過測試,用越王勾踐劍劃紙。在這次的實驗中,越王勾踐劍一下子劃破了26張紙,這比現在一些新制造出來的刀劍劃破的紙張還要多,可見勾踐劍有多麽的鋒利。

這柄劍之所以這麽有名,不僅僅是因為它出土時寒光凜冽、鋒利異常,還因為它是越王勾踐的佩劍。

而這柄劍,如同他的主人一樣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也是越國那段歷史的見證者。

越王勾踐最為人所知的,自然是“臥薪嘗膽”,後人甚至對勾踐有“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正面評價。

然而,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

向南站在這透明的玻璃展櫃旁,看著裏面的這柄布滿黑色菱形暗格花紋、依舊寒光凜冽的越王勾踐劍,右眼之中,“時光回溯”悄然開啟。

公元前496年,吳國進攻楚國,越王勾踐見有機可乘,發兵偷襲吳國。吳王闔閭震怒,遂率兵反擊,不幸戰死沙場。

闔閭的兒子夫差繼位,成為吳王之後,誓報父仇,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發起了“夫椒之戰”,大敗越國,兵圍會稽山。

會稽山上,哀鴻遍野,傷兵滿營。

越王勾踐身上的甲衣也是染滿鮮血,他在軍營之中緩緩走過,耳邊傳來的是聲聲淒厲的哀嚎,眼中所見的是丟盔棄甲的將士,一張張滿是塵垢的臉上盡是絕望之色。

再想起兵強馬壯的吳國將士如今還在會稽山下,似乎隨時都可以將他殘存的人馬一網打盡,勾踐心中淒涼,忍不住喃喃自語:

“吾終於此乎?”

說完,他“噌”地一聲拔出了懸於腰間的佩劍,正要自刎於此,忽然一直跟在身後的上將軍範蠡和大夫文種死死拉住了勾踐的手臂,大喊道:“大王,何至於此?”

勾踐見自己的左膀右臂拉著自己,自刎不成,不由得悲聲道:

“夫差已兵圍於此,若乘勝追擊,吾等豈有幸理?不若自刎於此,免遭羞辱。”

文種對著勾踐躬身一禮,說道:“大王此言差矣,豈不聞商湯、文王之事乎?”

商湯被關夏台,文王被困羑裏,晉文公、齊桓公被迫四處流浪,如喪家之犬,但是這些人最後都稱王稱霸了。

最後,文種說道,“大王遭此厄難,焉知非福?”

勾踐原本已經心如死灰,聽了文種的話後,心裏隱隱又生出了一股希望,他連忙整了整衣冠,朝著文種和範蠡深施一禮,肅然道:

“請大夫和上將軍教吾。”

於是,文種和範蠡就獻上了“圖存”的計策,讓勾踐向吳國稱臣,並給吳國進貢厚禮,如果還不行,就越國君臣委身與吳王。

勾踐同意了,當即派了大夫諸稽郢到吳營去遊說吳王夫差,接受越國投降稱臣,並保留越國的宗廟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