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3章 五彩瓷器

“這是清代雍正年間的五彩九龍紋小瓶?”

向南拿著古董盒子裏的瓷器殘片,仔細地看了幾眼,隨口問道,“這應該是一對的,碎了其中一只?”

“是,是一對的,這是其中一只。”

田間滿臉驚訝,雖然他也能看出這是清代雍正年間的五彩九龍紋小瓶,可也要將這些碎瓷片拼出個大概來,才能確定,可向南僅僅只是看了幾眼就能得出結論,不愧是大專家。

雖然驚訝,但他也不忘回答向南的問題,他連連點頭道,

“這只清雍正五彩九龍紋小瓶,是本地收藏家詹姆斯先生的。”

“他本人沒來,我怎麽敢修復?”

向南皺了皺眉,將手裏的碎瓷片放回到盒子裏,解釋道,“我這邊的修復單據,可是要物主簽字的。”

這是定規,並不是向南的發明,有了物主簽字認可的修復單據,也免得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事後找麻煩,這也是眾多的古玩店為人修復文物時,用慘痛的教訓換來的寶貴經驗。

田間雖然人在美國,但本身就靠著修復華夏古陶瓷為生的,自然沒少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當下便笑道:

“向先生放心,我已經取得了詹姆斯先生的委托,全權負責這只清雍正五彩九龍紋小瓶的維修事宜。”

說著,便拿出一份打印的委托書出來遞給向南,向南瞄了一眼,看到下方的簽名和日期後,便沒再說什麽,只是點了點頭表示認可了。

五彩瓷器,產生於北宋晚期,基本色調以紅、黃、綠、藍、紫五色彩料為主,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於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爐經過700~800攝氏度的高溫二次焙燒而成,其特點是以釉上彩的裝飾方法。

何謂五彩瓷?

據《陶雅》上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

又據《飲流齋說瓷》中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

真正康熙時期的五彩瓷是相當珍貴的,瑰麗多彩,品種繁多。

《飲流齋說瓷》認為清代的“硬彩、青花均以康熙為極軌”,康熙五彩的一個重大突破是發明了釉上藍彩和黑彩。

藍彩呈紫灰色,彩層特別厚,彩的四周有一層光暈。

該種現象是別的藍彩和或其他色調的彩色中所沒有的,因此,在古瓷鑒定上常常作為康熙五彩的特征。

而向南手中的這件五彩九龍紋小瓶,單單從瓷器殘片上看去,就能看出其色澤鮮艷,瑰麗多彩,龍身軀體肥壯,五爪剛勁,陪襯有雲紋、寶珠火焰等紋飾,繪畫工致精麗,生動傳神。

“這應該是一件清代雍正年間早期的五彩瓷器。”

向南認真地拿過一塊塊瓷器殘片,看了一番,在心裏面下了定論。

盡管《陶雅》中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但瓷器特征的變化,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傳承中慢慢改變,最終形成統治者所喜好的風格。

“向先生……”

看到向南在認真觀察這些瓷器殘片,一開始田間不敢有所打擾,此刻看到他臉上的神情似有些放松,便立刻小聲開口道,

“這是詹姆斯先生提供的華夏文物,他準備用這個來抵修復費用,您看……”

盡管這件華夏文物是田間自己提供的,可他不得不將它說成是詹姆斯的。

此刻的田間,心痛得無法呼吸,卻還是有些提心吊膽——

要是向南對這件文物不滿意,那可怎麽辦?

“哦?這就帶來了?”

向南的聲音裏帶著一絲歡喜,沒想到這個詹姆斯居然這麽痛快,連修復都沒有開始修復,就先將“修復費用”給帶來了。

他點了點頭,伸手接過另外一個古董盒子,淡淡地說道,“我先看看。”

打開盒子,向南眼睛一掃,發現裏面裝的是一函古籍,封面上寫著《史薈五卷》的字樣,頓時就來了幾分興趣。

將這一函古籍從盒子裏取了出來,向南才發現,裏面一共有十冊線裝書,書籍的紙張采用的是白棉紙。

《史薈五卷》,是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範曄所著。

說範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說起《後漢書》,估計很多人就知道了。

這《後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作者就是這範曄。

向南抽出一冊古籍來,翻了幾頁,發現這一版本的《史薈五卷》,是明萬歷刻本,由明朝末年的史家王家植所批點。

隨意地翻了翻,他心中忽然一陣欣喜,但向南並沒有將心中的喜悅表露在臉上,隨手將這一函《史薈五卷》放回盒子裏,重新蓋上蓋子,這才看向田間,說道:

“這會不會太貴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