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2章 未來不可估量

兒戲?

江易鴻、夏振宇等老專家、收藏家們也是一愣,卻是沒開口反駁,的確,光憑釉面氣泡的顏色來斷定這是現代仿品,確實是有點兒戲了。

土沁式攢珠形成的原因,是需要哥窯瓷器深埋在泥土裏數百年之久才能形成,而後沁色素式攢珠,也是需要在一定環境下才能形成的。

如果這只宋代哥窯雙龍耳瓶一開始就作為傳家寶,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並且每一代都保存得很好,也有可能會出現例外的。

當然,這種推測有些荒謬,但,這也是一種可能啊。

江易鴻等人一個個都將目光集中在了向南的身上,他應該不會只是掌握了這一個點吧?

要真是這樣,這回可就真的懸了。

“急什麽?我還沒有說完呢。”

向南絲毫不為所動,輕輕一笑,轉頭對小喬說道,“小喬姐,把整個瓶子掃描一下。”

“好。”

小喬點了點頭,立刻就按照向南說的,開始操作起來。

“古人制瓷,無論哪種施釉方式,總是足跟部位的釉層要略微厚於其它部位,這是由於釉質流動受地球引力的影響而造成的。”

向南看了一眼禿頂男子,繼續解釋道,“在高溫燒造瓷器時,液態釉質生成氣泡,沿著液體對流方向不斷運動。由於釉層厚實處的運動阻力相對較大,氣泡發生相互撞擊,從而生成更大的氣泡。”

“因此,真正的哥窯瓷器,釉內氣泡不僅僅只是‘攢珠’,還顯現出一種比‘攢珠’稍大一點的‘聚球’,球比珠大,也就是說哥窯瓷器有大小不同的兩種氣泡。”

“各位老師、前輩們請看。”

向南指了指顯示屏上的畫面,接著說道,

“這畫面上瓶底足部的氣泡,和瓶頸部位的氣泡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並沒有形成‘聚球’效應,這是其一。”

“其二,整個瓶身上的氣泡,相當散亂,而哥窯瓷器大小不同的兩種氣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間雜錯落,而是較為整齊地排列在一起的。同時,聚球氣泡比攢珠氣泡數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內壁,像一個很厚的環。”

實際上,這些東西江易鴻、夏振宇等對古陶瓷鑒定有相當造詣的人,自然是清楚無比,他們在看到掃描電子顯微鏡上的情況後,就已經認定這是現代仿品,而不是宋代哥窯真器了。

向南之所以說得這麽清楚,最主要的,還是說給這個禿頂中年聽的。

“什麽亂七八糟的,我聽不懂。”

禿頂中年眼珠子轉來轉去,開始胡攪蠻纏起來,“反正我這裏有華夏古陶瓷學會的鑒定證書,它證明了我這就是真器,難道華夏古陶瓷學會的專家都是假的?”

夏振宇臉色發黑,他沉著臉說道:

“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沒什麽大驚小怪的。”

“我之前跟你說過,在京城時,曾經就碰到過有人拿著跟你這個一模一樣的宋代哥窯雙龍耳瓶,想要轉讓給古玩店。”

向南眼睛盯著這禿頂中年,似笑非笑地說道,“後來,有人看出了這瓶子的問題,並且還說出了內幕,你想不想聽?”

禿頂中年橫了他一眼:“我不懂你在說什麽!”

“實際上,這種雙龍耳瓶並不只有一只,而是有一批!”

向南眼神陡然淩厲起來,冷冷地說道,

“有人用宋代哥窯瓷器碎片碾成粉末,摻入到老瓷土中,然後按照哥窯瓷器的形態,制作出瓷胎,再根據哥窯的燒造工藝入窯燒造,也不知道你們這些人是怎麽做到的,居然就做出了紫口鐵足、聚沫攢珠的特征出來。”

“後來,那個古玩店的老板報警了,而那個拿著造假的宋代哥窯瓷器的人,也當場被抓了起來,派出所裏肯定有案底的,你要不要我打個電話給警方,幫你問一問?”

事實上,這一切都是他通過“時光回溯之眼”看到的場景,但他自然不會暴露這一切,只好換了一種說法,除了京城古玩店這種事是假的以外,那造假的手法卻是親“眼”所見。

江易鴻、夏振宇等人一聽,頓時倒吸了一口冷氣,沒想到竟然還有人會用古陶瓷殘片碾成粉末,再混合老瓷土的方式來造假,如果對方仿造的不是哥窯瓷器,而是青花瓷等一些沒有獨特特征的古陶瓷的話,說不定還真會讓專家也都翻了船。

事實上,江易鴻、夏振宇和謝家松三個人,這次之所以不敢確認這只宋代哥窯雙龍耳瓶是現代仿品,也正是因為看到了聚沫攢珠、紫口鐵足,以及極具宋代哥窯瓷器特征的開片紋路。

至於向南所指出的“攢球”和釉面氣泡排列,他們自然也清楚,但這些特征,用肉眼是很難觀測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