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1章 人無信,則不立

魔都古陶瓷修復中心,江易鴻辦公室內。

向南靜靜地坐在沙發上,一臉平靜。

在他的對面,則坐著他的老師江易鴻。

此刻,江易鴻正戴著老花眼鏡,左手扣住那只宋代的金毫建盞,右手拿著放大鏡,細細地鑒賞起來。

中午和老戴、小喬兩人在外面聚餐之後,向南就回了修復室,稍稍休息了片刻,便開始對仿釉處理完畢的宋代金毫建盞,進行最後一項工藝——作舊處理。

這一次,向南做得極其細心。

事實上,他對待每一件待修復的古陶瓷器物,都很細致和耐心,哪怕是那些地攤上淘來的並不怎麽值錢的古陶瓷。

但對這一件宋代的金毫建盞,他又更添了幾分小心。

宋代金毫建盞的珍貴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這種寶貝,碎了一只就真的少了一只,永遠都不可能再復制了。

哪怕現代技術再精湛,能夠在工藝上做到比它還精美的金毫建盞,但它所承載的那一段歷史文化,卻是永遠不可能再現。

花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向南才結束了這只宋代金毫建盞的作舊處理。

之後他又仔細查看了好一會兒,沒再發現有什麽明顯的疏漏之後,這才離開修復室,將它送到了江易鴻的辦公室裏。

“唔,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可以算得上很完美了,比一般的商業修復做的效果還要好。”

江易鴻將這只金毫建盞,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細致無比地察看了好幾遍,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又問道,

“你這仿制金毫斑紋的手法,是自創的?”

“談不上自創。”

一說起修復手法,向南便立刻坐直了身子,認真地回答道,“我是將仿釉工藝當中制作氣泡、深色斑點和棕眼等手法,進行了一下變通,最終琢磨出來了制作金毫斑紋的仿制手法。”

“這也算是一種改進了。”

江易鴻微微頷首,又指點道,“在古陶瓷器物的仿釉工藝當中,還有兩種釉面的制作手法,一種是桔皮釉,另一種是窯變釉。”

“如果從這兩種釉面制作手法上去考量,也許會更簡單一些,效果也會更突出。”

桔皮釉,即釉面呈現不規則形斑點隆起,如同桔皮而得名。

它的仿制手法,是先調制好仿釉塗料,選溶解力強、揮發速度快的有機溶劑做稀釋劑。

在操作時,加大塗層厚度和施工粘度,減少塗層遍數,待塗層呈半幹狀時,用平頭毛筆或其它工具,在塗層表面進行蹾拍、提拉,使其塗層表面出現桔皮現象。

窯變釉的仿制,則是在掌握仿制單色釉的基礎上,采用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仿釉塗料同時進行施工。

值得注意的是,窯變釉上的色彩,一般都是推移變化的,其色彩變化中有一定的自然過渡過程。

掌握仿制窯變釉的關鍵,就是要使仿制的“釉”色表現出這種自然、生動的過渡過程。

實際上,窯變釉和金毫建盞一樣,其斑紋都是自然形成的,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共性。

那就是,仿制的要求都是自然靈動。

向南聽了江易鴻的話後,眼睛一亮,老師說得對啊,自己之前怎麽沒有想到?

他低頭看了一眼放在江易鴻面前的那只金毫建盞,臉色露出了一絲遺憾之色。

還是自己太心急了,要是多想一想,說不定就可以找到更好的仿制金毫斑紋的辦法。

那樣的話,這只金毫建盞修復後所呈現出來的效果,也許會更加完美。

看到向南的眼神後,江易鴻忍不住笑了起來,一臉和煦地說道:“行了,別看了,這只金毫建盞能修復到如今這程度,已經很完美了。”

“修復古陶瓷和做人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小得盈滿,知足常樂。如果什麽事都要做到極致,反而不好。”

“這句話,你要記在心裏。”

向南見老師江易鴻說得認真,他連忙從沙發上站了起來,也一臉認真地點了點頭,應道:

“是,老師,我知道了。”

“坐下,坐下!這裏也就咱們師生二人,用不著那麽嚴肅。”

江易鴻朝他招了招手,笑道,“這只金毫建盞,之前我已經跟你說過了,是我從一個朋友那裏’搶’過來的。”

“現在既然已經修復好了,我就準備明天上午給他送過去,你到時候跟我一起去,多認識一些人,總沒有壞處。”

向南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江易鴻接著說道:“去之前,有一件事我得跟你說,這也是文玩界的老規矩了。”

說著,他臉上雖然還帶著笑,但語氣卻變得嚴肅了起來,“說起來,這次是我破壞了規矩。我從朋友那裏拿來了宋代金毫建盞,是以我親自來修復的名義,但回來以後卻交給了你來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