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8章 永不失傳

從小向南就懂得一個道理,撒謊不是好孩子。

無論你將這個謊言圓得多麽完美,總有一天,它都會被揭穿,因為真相不會撒謊,歷史不會撒謊。

所以,從小到大,向南都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從來不欺騙老師和家長。

當然,他學習成績好,也用不著說謊。

可是這一次,他不得不說一次謊。

不說謊,他的秘密就會暴露,就會被當成異類。

說不定就會發生一些他不願意看到它發生的事情。

這是向南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他只能在心裏對薛釗博說一聲“抱歉”了。

場館裏的掌聲持續了很久,甚至連外面的工作人員都被驚動了,偷偷打開門,想看看裏面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可他們看了半天也沒看明白。

這被圍在中間的那個帥氣的年輕人,是哪個明星?

還有,是現在的老頭老太太都這麽潮了,還是我已經OUT了?

他們追星都追到這種程度了?

工作人員們看向向南的眼神之中滿是敬佩:

這個明星了不起,只聽說過少婦殺手,少女殺手,還真沒聽過還有老頭老太太通殺的明星!

厲害!

……

掌聲漸漸回落,但不少人的臉上的神情依舊是激動難抑。

這時候,又有一個人中年修復師舉起了手,高聲問道:“請問向專家,我看您在修復古籍書頁和古畫畫芯時,分別用了兩種不同的補紙,請問這個有什麽區別嗎?”

這個中年修復師向南之前沒見過,但他依舊朝他笑了笑,擡起一根手指道:“第一,是顏色不同,在熬制紙漿時,必須選擇和待修復紙質文物顏色相同的補紙,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就自己調制顏料,這樣修補之後,就不會有很明顯的色差。”

頓了一頓,他又繼續解釋,“其次,需要選擇和待修復紙質文物材質相同的補紙,但可以不用和傳統修復技術一樣,還需要顧及補紙的厚薄程度、紋簾疏密和走向等方面的原因。”

由於紙質文物用紙在不同朝代、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都有所差異,因此紙質文物用紙種類非常繁雜。

常見的就有皮紙、麻紙、竹紙和混料紙(如宣紙)。

皮紙,是用楮樹皮和桑樹皮所造的紙。

皮紙產生於唐代,由於皮紙生產成本較高,故一般講究的書才用皮紙印,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皮紙堅韌、抗蛀,比麻紙更加潔白平滑。

有的皮紙在生產過程中也加入一些麻料,所以用肉眼看,有時候皮紙看上去像麻紙。

明代官方刻書主要是用皮紙和白棉紙,故而從收藏角度上看,凡皮紙本書大部分都是好書。

對於收藏初入門者,這是一個簡單的辨認辦法。

麻紙是華夏古人的重要發明,由東漢蔡倫改進,成為中國古代圖書典籍的用紙之一。

它是一種大部分以黃麻、布頭、破履為主原料生產的強韌紙張,有白麻紙、黃麻紙、麻布紋紙、桑麻紙等多種類型。

竹紙產生於唐末,但沒有普及,到宋代才大量使用,它是常見的幾種明清用紙中,除土紙外最差的一種。

除了這幾種常見的之外,還有藏經紙、毛邊紙、官堆紙、毛太紙、開化紙等各種各樣的紙張。

如果哪個修復師運氣不太好,碰到一本用這幾種稀少的紙張制作的書籍,那真是頭都要大。

因為連補紙都不一定能找到。就算找到了,也不一定是完整的。

所以,“珠聯璧合”這種修復技術的出現,實際上也是彌補了傳統修復技術裏的一種缺陷,就算找不到完整的補紙,找到材質相同的碎紙也可以,反正都是要熬制成紙漿的。

向南回答完這個問題之後,緊接著又有人提問了,現場的氣氛也是愈發熱鬧起來。

實際上,這種情況也可以理解。

大部分的文物修復師,自從進入博物館工作之後,基本上每天都泡在修復室裏和各種各樣破損的文物打交道,除了和身邊有限的幾個同事探討之外,面對著倉庫裏永遠也修復不完的文物,他們哪裏還有時間外出和其他的同行交流技術?

不要提錢昊良、吳茉莉和向南這些人,他們畢竟只是修復師中的極少數,而且也已經到了一定的層次,並不怎麽受約束。

因此,對於在場的文物修復師來說,這種交流機會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坐在前排的京城故宮博物院的古書畫修復專家熊稟生,此刻一臉復雜地看著前方。

在那裏,那個年輕的書畫修復專家,正一臉謙和的微笑,無論對面的修復師們問的問題是多麽刁鉆,又或者多麽幼稚,他也依然認認真真地回答,沒有絲毫的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