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4章 我看起來像傻子嗎

向氏“珠聯璧合”修復技術全球公開大會這個消息,以魔都為原點,向著四面八方傳遞出去。

不止是蜀派的傳人得到消息後,連夜趕赴魔都,其他各個派別的傳人,諸如津派、楊派和蘇派,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也是第一時間訂了機票,要趕赴魔都一睹盛況。

各個博物館的古書畫修復專家們,也都帶著人,紛紛朝魔都匯聚。

業界人士關注無比,媒體也是蜂擁而動!

國內最年輕的古書畫修復專家向南,研究出了一種新的古書畫修復技術?

這種新的修復技術被命名為向氏“珠聯璧合”?

向氏“珠聯璧合”和京派失傳已久的絕技“珠聯璧合”有什麽關聯?

……

這一個個問題,都是文化界裏的大新聞呀!

國家電視台第一頻道的編導王俊,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淡然一笑,二話不說,帶著一個攝像記者,扛著攝像機,就直奔機場去了。

他去哪裏?

當然是魔都了!

上次京城故宮博物院舉辦《千裏江山圖》特別展覽時,王俊就給向南做過一次訪談節目,在那個時候,他就意識到,向南這個年輕人不簡單。

果然,這才分開沒多久呢,他就搗鼓出大事件來了!

國內古書畫修復行業,一直沿用著古老的人工修復技術,幾千年來都沒有什麽太大的發展,反而還有些退步。

為什麽?

當然是因為有些神乎其技的絕技,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而更讓人擔憂的是,古老的技藝在失傳,新修復技術的研究又遲遲打不開局面,這才導致了如今的尷尬局面。

可現在,一個年僅21歲的在校大學生,同時也是國內最年輕的古書畫修復國家級專家的向南,居然研究出了一種和京派失傳已久的絕技“珠聯璧合”同樣效果的修復技術,這豈能不讓人震驚?

向南是如何研究出這種古書畫修復技術的?

他到底經歷多少次失敗才讓這技術完美呈現?

他又為什麽願意將自己辛苦研究出來的技術,向全球公布?

“這一定會是一個好新聞!”

在前往京城國際機場的路上,王俊想起向南那張略顯稚嫩又棱角分明的臉,臉上忍不住露出一抹笑意。

……

在各方為了參加這次向氏“珠聯璧合”修復技術全球公開大會,而紛紛匯聚魔都之時,向南正帶著戴旭剛、康正勇和常悅,在修復室裏修復一幅古畫。

向南沒有動手,而是讓他們三個人清洗古畫的畫芯。

“你們學到哪一步了?”

向南負手而立,一邊觀察著他們的洗畫動作,一邊問道。

戴旭剛等人相互看了看,一臉羞愧地說道:“一直都在洗畫階段。”

向南點了點頭,這也正常,畢竟是實習生,不讓你上手操作也是對的。

一是技術不純熟,都沒來多久,很多東西都是一知半解,更談不上什麽熟不熟了。

技術純熟,那也是需要次數來累計的。

都上不了手,哪來的純熟?

而且,古書畫修復行業裏,在真正接觸文物之前,嚴格來說,是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來練習的,這一批實習生來這裏也不過一年不到的時間,能讓他們清洗古畫,已經很不錯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不容易追責。

不止是古書畫修復,實際上,所有的文物修復,在完成之後都會留下標簽,上面除了要寫明修復時間這些基本資料外,還要寫上文物修復師的姓名。

做這些並不是為了留名青史,而是為了方便追責。

一旦文物因為修復師的修復手法等問題,出現了損毀,那經手的修復師可是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的。

而如果讓實習生來修復文物,一旦出現追責問題,誰肯來他們的錯誤買單?

當然沒有人會願意!

那麽,不讓實習生去接觸文物,是最好的防止意外的辦法。

向南想了想,又多問了一句:“你們三個人,接觸文物修復也有大半年的時間了,有誰是真心打算一輩子都做這一行?”

戴旭剛三人都停下了手裏的工作,臉上有點疑惑,不知道向南在這個時候問這個問題,有什麽用意。

想了想,戴旭剛率先開口了,他說道:“在這裏實習了這麽久,我覺得想要做好文物修復,最重要的是耐心和細心,可我這個人吧,最缺的就是這個。”

說著,他自己都笑了起來,伸手撓了撓頭,繼續說道,“我可能實習到寒假就不過來了,約了幾個同學,準備到油畫村裏去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可能會到京城的大山子藝術區裏去闖一闖。”

向南點了點頭,笑道:“趁年輕,出去闖一闖,其實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