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8章 人生七十輝煌始

乾隆七年(1742年)四月初,京城的天氣,稍有寒意。

京城東長安街上的翰林院的藏書庫裏,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者正伏案抄寫一本唐時詩選。

在他身邊,一位年約三十的斷須男子也在翻看一本古籍,忽然他轉頭看向這老者,開口道:“碻(què)士兄,你天天抄寫這古詩,又有何用?”

碻士,是這老者的字,他姓沈名德潛,如今已是七十古稀之齡了。

這年輕男子,姓袁,單名一個枚字,字子才,今年剛滿三十歲。

沈德潛和袁枚雖然相差四十歲,但卻是同科進士,如今都是翰林院庶吉士,關系也還不錯。

“子才,再有半月,便是庶常館散館日,你有何打算?”

沈德潛避開了袁枚的話題,笑呵呵地問道。

沈德潛熱衷於功名,但這樣一個滿腹才學的讀書人,竟然科舉屢不中,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被錄為長洲縣庠生後,40年間屢試落第,竟多達17次。

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沈德潛應博學鴻詞科考試又被朝廷斥貶,他的詩作被禁止流傳。

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才以67歲的高齡榮登二甲第八名,與比他小40歲的袁枚一起成為翰林院庶吉士。

袁枚捋了捋不長的胡子,淡然道:“無甚想法,隨遇而安罷了。”

翰林院庶吉士,一般為期三年,期間由翰林內經驗豐富者為教習,授以各種知識。三年後,在下次會試前進行考核,稱“散館”。

考核成績優異者,留任翰林,授編修或檢討,正式成為翰林,稱“留館”。其他則被派往六部任主事、禦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沈德潛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如今三年之期已到,考核即將來臨了。

對於袁枚的想法,沈德潛嗤之以鼻。

正所謂,京畿之地好升官。

在那天高皇帝遠的偏僻之地為官,哪怕你做出了天大的功績,還不如討得皇帝的歡心更重要。

因此,沈德潛對於能否留館,甚為關心。

時間一晃,轉眼就到了4月19日,這一天正是翰林院庶常館散館日。

沈德潛、袁枚和其他的庶吉士們,早早地來到大殿上,準備參加三年一次的考核。

掌院學士早有嚴令,散館之日,庶吉士們須得嚴陣以待,若有遲到者,一律取消考核資格。

眾人雖有疑惑,但不敢將自身前途當作兒戲,哪怕是一向淡然的袁枚,也是早早趕到大殿,尋了一處位置,正襟危坐。

沈德潛雖已古稀,身子早已不如從前,但也是不敢怠慢,坐得腰杆挺直,心裏卻在擔憂:但願之前那四十年的黴運,別再落在頭上為好。

倘若不能留館,最好也能派往六部任職,若是被遣至地方任職,他這把老骨頭,只怕還沒到地方,就很有可能途中顛簸勞累致死了。

沈德潛正神恍惚間,忽然聽得一聲尖銳的高喊:“皇上駕到!”

滿殿的庶吉士們全都大驚失色,皇上雖然偶爾也會前來翰林院,但此次前來,卻是毫無征兆。

眾人連忙拜倒在地,俯身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微一擡手,輕笑道:“眾愛卿平身!”

待得眾人又重回大殿坐好,乾隆皇帝便坐在大殿上方的寶座上,正色道:“開始考核吧。”

翰林院教習們將題目和答卷一一分發下去之後,庶吉士們便開始埋頭作答。

乾隆皇帝這次來翰林院,並非是為了庶吉士散館考核,而是他詩興大作,眼見夏日將至,有心作一組《消夏十詠》的詩來,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今仍只作出一詠來。

心情煩悶之下,竟不知不覺來到了翰林院,正巧又碰上了這事兒。

乾隆皇帝坐在寶座上,望著下方埋頭答題的庶吉士們,忽然發現,在一群黑壓壓的人頭之中,竟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甚為刺眼。

他不由得好奇心大起,向一旁的掌院學士詢問。

掌院學士答道:“啟稟皇上,此人姓沈名德潛,今年已七十高齡,於乾隆四年得中二甲進士第八名,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皇帝聞言,頓時大感興趣,遂讓人召沈德潛前來回話。

沈德潛聽聞皇帝相召,不由得心跳不已。

盡管此時的乾隆皇帝,不過三十一歲,與他孫兒年歲相仿,但那可是大清朝的真命天子,手握整個大清的江山,更能一言讓他榮華富貴,一言讓他跌入萬丈深淵!

別說是他,哪怕是當朝宰相,見了乾隆皇帝,那也得戰戰兢兢!

剛來到乾隆皇帝跟前,沈德潛便一骨碌趴在了地上,山呼萬歲。

乾隆皇帝見了老態龍鐘的沈德潛,頗有興致地問道:“文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