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2章 開水洗畫

“不用急,他很快就到了。”

孫教授掛斷了電話,笑眯眯地對著小賈說道。

“我不急。”

中年男子,孫教授口中的小賈,也笑呵呵地應道。

他全名叫賈昌道,今年四十五歲,是京城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

不論是年紀還是行業資歷,在孫教授的口中,也只能是小賈了。

這一次,他專程從京城南下,就是為了邀請幾位國內古書畫修復大師,一起到故宮為修復國寶《千裏江山圖》出謀獻策。

前兩天時間,他已經在魔都博物館拜訪了幾位老爺子,他們都滿口答應會按時進京。

這次來金陵,本打算邀請孫教授也一起前去,誰料卻遇上了這麽一件有趣的事兒。

古書畫修復裝裱這個行當,延綿近兩千年,時至今日,仍然秉承著古老的師徒傳承制,由師父手把手地傳授修復技術。

也正因為此,國內大師級的古書畫修復工作者,加在一起也不超過百人,其中大多數還都是年過半百的老頭子。

華夏泱泱五千年文明,留下的藝術瑰寶數不勝數,哪怕這百人不吃不喝不睡,300年也修復不完所有的古籍古畫!

人才奇缺呀!

現在,賈昌道忽然聽到有人說,金陵大學有一個不滿21歲的年輕人,古書畫修復水平不亞於孫教授,這怎麽能不讓他興奮?

什麽不著急?不存在的!

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看一看,這個向南,究竟有什麽樣的本事,讓孫教授如此不吝誇贊?

這種迫切的心情,如果打個比方的話,就好像洞房花燭夜時,皮帶的卡扣突然卡死了。

更可惡的是,買的皮帶太高級,居然還剪不斷……

……

向南的家離金陵大學不遠,騎自行車也只需要十五分鐘的時間。

等他來到孫教授的辦公室時,才剛剛過去二十分鐘。

“孫教授,我來了。”

向南恭敬地向孫教授打了個招呼,以後才朝坐在一旁的賈昌道微微點頭。

看著臉不紅氣不喘,表情淡然的向南,賈昌道也在心中暗贊:“不疾不徐,穩重大方,確實是一個好苗子。”

能夠從事古畫修復行業,穩重、耐心、心細是必不可缺的,太過跳脫的人,也不可能忍受得住短則一兩個月,長則半年一年的古畫修復工作。

說他是好苗子,也只是第一眼的印象。

賈昌道好歹也是四十多歲的人了,不可能因為孫教授的一句話,就堅信向南就是個古書畫修復大師。

一切還要等考驗結束以後再說。

賈昌道正想著,孫教授就開口了:“那幅畫帶了嗎?”

“帶了。”向南點了點頭,將身後的背包取了下來,“在包裏。”

“不用取出來了。”

孫教授說著,又朝賈昌道笑道,“走吧,去書畫修復室。”

賈昌道站起身來,點了點頭:“好,孫教授先請。”

向南背著包緊緊跟在後面,他也沒多問,該他知道的,老師自然會告訴他。

書畫修復室就設在文物系一樓,是專屬於考古文物系裏的,其他院系也用不上。

推開書畫修復室的門,兩張紅色的長方大案依次排開,修復中的書畫攤在案心。

墻上掛著大大小小的排筆、毛刷,對著長案的白墻已經泛黃,上面貼滿了修復留下來的紙邊,已有二三十層厚了。

向南平日裏一有空閑,就會跟著孫教授在這裏修復古書畫,時不時地,還要到金陵博物院文物保護部去工作幾天,那邊的修復室比學校的更大更寬敞,現代化設備也要豐富許多。

但古書畫修復和其他文物修復不一樣,除了材料分析需要用到現代化設備外,清洗、揭背、托心、隱補、全色的過程則只能依靠手工。

即使現在的科技已經有最新的成果,也不會貿貿然地使用在書畫修復上。

這也是古書畫修復行業人才凋零的一個重要原因,太磨人了。

賈昌道進門之後觀察了一圈,暗暗點頭,對孫教授說道:“那現在就開始?”

“嗯,開始吧!”

孫教授也知道賈昌道時間緊張,也不多說廢話,轉頭又對向南說道,“把我拿給你的那幅畫拿出來,就在這裏修復吧。”

“哦。”

向南應了一聲,將那幅畫重新從背包裏拿出來,放在其中一張長案的案心鋪展開來。

隨後,他從一旁的櫃子裏拿出一個小盆子,從保溫壺裏倒了半盆開水放在一邊。

緊接著,向南從墻架上取下一個排筆,蘸飽了開水後,小心地滴淋在古畫上,不停地淋洗著。

用開水洗畫芯!

這一幕如果讓外人看到,肯定會驚得跳起來。

紙不是最怕水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