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對峙汝南(下)

此後幾日,駐軍下蔡的潁川軍,與項宣所在的平輿縣,始終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

可隨著秋收臨近,田地裏的作物即將成熟,對峙的兩軍,其氣氛也難免變得緊張起來。

或有人會問,汝南郡這麽亂,賊寇四起,居然還能指望收成?

怎麽說呢,一般來說,就算是賊寇也不會隨意破壞農田裏的作物,除非他們想要搶糧,或者該縣深深得罪了他們,畢竟賊寇也要吃米,他們也指望著待秋收時來搶掠一波,破壞農田對他們沒有好處。

更別說汝南郡西部此時已隱隱成為了臥牛山群賊——確切地說是何璆麾下南陽義師的活動範圍,自然就更不會做破壞農田的事了。

九月十六日,汝南郡守楊翰請見項宣,說道:“城外田裏的作物已可收成,不知渠帥決定何時組織人手收割?”

聽到這話,項宣其實亦有些猶豫不決。

畢竟他麾下大將鄒袁已率著近兩萬義師向東陸續攻占汝南東部去了,眼下平輿縣就只有三千駐軍,哪怕算上本地縣卒,滿打滿算也就只有五千兵卒,然而在距離平輿縣僅一日路程都不到的下蔡縣,卻駐紮著近兩萬潁川軍,這不由項宣不謹慎對待。

畢竟組織人手出城收割作物那可不是片刻工夫的事,前前後後最起碼要忙碌個五六日,若速度慢些,忙個近十日也並非不可能,若期間潁川軍驟然發難,那無疑是相當致命的。

頭疼之余,項宣亦將當前的情況告訴了楊翰。

楊翰聞言啞然。

其實早在項宣還未抵達平輿縣前,楊郡守便從小道消息得知了下蔡縣那近兩萬潁川郡軍的事,為此喜憂參半,甚至有些惶惑不安。

喜的是,潁川郡居然派來了援軍;而憂的是,這支援軍不知會如何看待他平輿,或者說,如何看待他這位協助叛軍治理郡縣的前朝廷官員。

在沉默了片刻後,楊翰拱手說道:“渠帥明鑒,這批糧食對我平輿乃至整個汝南郡都事關重要,倘若有個閃失,後果不堪設想。”

項宣當然明白楊翰的意思,搖搖頭寬慰道:“楊郡守請放心,其他軍隊項某不敢保證,但潁川軍,項某前些年與他們打過交道,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放火焚燒田地裏的作物。”

的確,對此項宣還是有把握的。

畢竟當初雙方在潁川郡對峙時,周虎就沒有派人到他長沙義師占據的城外放火燒田,坐視他們收了糧食。

當然,當時他長沙義師也‘還以默契’,收上糧食後,亦撥出了一半糧食售於城內的百姓,因此別看當時兩軍對壘氣氛十分緊張,但那些只是受了一陣驚嚇,倒也沒有別的損失,更沒有出現什麽餓死的人。

“那就好。”

聽到項宣的回答,楊翰亦是松了口氣,畢竟他平輿縣今年過冬就指望這批糧食了,萬一若是有個閃失,他實在沒辦法向城內上萬口百姓交代。

問題是,組織人手出城收糧最起碼得五六日,如何能確保那兩萬潁川軍不會趁機來攻呢?

可能也是猜到了項宣的憂慮,楊翰神色復雜,吞吞吐吐地說道:“能否……與潁川軍交涉一下?”

聽到這話,項宣差點沒笑出聲來。

與對面的潁川軍交涉?拜托!那是來征討他們的敵人啊!

但轉念想想,項宣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辦法了。

於是他親筆寫了一封信,派人送至下蔡,送到潁川軍的那座營寨。

他以為此刻的王慶,多半是打著十二分精神等著他露出破綻,他萬萬不會想到,王慶其實根本就沒有把他在心上——並非是輕蔑或者瞧不起,王上部都尉的精力,純粹就是放在其他事上了。

比如說……打牌。

沒錯,自帶著周貢、鞠昇、樂貴幾人率軍抵達下蔡縣後,王慶就只下了一道命令,即命令麾下軍卒就近砍伐林木建造營寨。

此後,他便與周貢、鞠昇、樂貴三人躲在中軍帳內打牌,對外宣稱正在商議破敵的對策。

此前在舞陽縣的那三個月,趙虞就是那麽幹的,除了秦寔沒有與這幫人同流合汙,每日帶兵卒上山,裝模作樣地搜尋臥牛山賊的蹤跡,其他將領基本上都淪陷了——哪怕沒輪到的將領,待吩咐完士卒後也是聚集於中軍將,過過眼癮也好。

再說了,保不準這四人有個三急,到時候不就輪到了麽?

而此番王慶率軍前來,其實也根本就沒打算阻擊項宣的長沙義師,因為趙虞對他的要求,就僅僅只是確保項宣麾下的長沙義師不會波及到他潁川郡而已。

至於王慶為何駐軍至下蔡,那也純粹就是應付朝廷,畢竟下蔡往西、往北,還有大概總共六七個縣城,確保這幾個縣不會被項宣的長沙義師攻陷,趙虞就能向朝廷交差了——你看我潁川,一邊圍剿臥牛山群賊,一邊分兵阻擊項宣,還能從後者手中保住汝南郡六七個縣,是不是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