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山與水(第2/2頁)

宋娜的家在村口上,村支部靠裏面,跟平原地區的村莊不同,往裏走就是上山,村莊就建在一個山坡上,越往裏地勢越高。

村裏的房子,全都是石頭蓋起來的,連道路上鋪的都是各種石頭邊角料。

宋娜邊走邊跟呂冬說著每一棟房子的來歷,還有小時候她在這裏做過些什麽。

來到村支部,這邊的班子比以前呂家村人還少,呂家村沒發跡的時候,起碼還有呂振林和李會計倆人主持村支部的工作。

這邊幹脆只有一個老支書。

宋娜說明來意,老支書不傻,知道這是村裏發展的好機會,立即從一個老書櫃裏,翻找出石頭村的村志,讓倆人翻看。

村志很有些年頭,紙張都發黃了,有些書角破破爛爛的,不好好保管的話,可能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解體。

宋娜以前就看過,這時候沒必要再看,就叫呂冬拿到窗戶跟前的桌子上,由他負責翻書,然後拿起相機拍照。

這本村志不算厚,也就幾十頁,有遺失損壞的地方,有些書頁明顯是被人撕掉的。

老支書不好意思的解釋:“早些年,村裏條件差,缺紙。有人來這裏轉著玩的,就隨手撕幾頁,拿去當手紙。”

這不算啥罕見的事,在農村裏再正常不過了。

以前將檀木椅子劈開當柴火燒的都有。

花了半個小時拍完,宋娜將村志還回去,拉開椅子跟老支書說話,主要就是說區裏準備開發南部山區的事,盡可能讓石頭村這邊也去爭取爭取。

區裏的南部山區大開發,其實就是旅遊和可持續發展開發,與工業無關。

南部山區的石料礦、煤礦和石灰礦等等,早已全部封停,幾年前青照縣就立法,嚴禁在青照範圍內開礦挖沙。

不是卡審批,而是沒有留下任何審批的通道。

青照本就是礦產貧瘠的地方,走這條路根本走不通,與其打地下那點礦石的主意,還不如利用好現有的資源。

南部山區是青照泉水最為重要的地質補給帶,只能走綠水青山這條發展道路。

當年在南部山區開礦的那位,就是讓現在青照區的一把手打掉的!

三點多,從石頭村村委出來,呂冬和宋娜滿村轉,拍攝村裏的石頭房子,幽靜的巷道,村前清澈的小溪,村後翠綠的樹林等等。

當初開礦破壞的地方,還要往南去,石頭村這邊的植被保存的比較好。

忙到四點多,太陽躲進西邊的山後邊,宋娜回去放下相機,跟呂冬一人拎了一個塑料桶,沿著小溪一路往山裏面走,準備去抓山螃蟹。

青照從南部山區到縣城北邊,都是特殊的地質帶,縣城裏面多泉水,山裏面的山泉其實也不少,石頭村村前的這條小溪,就是由山裏多眼泉水匯聚而成,一年四季都不斷流。

倆人走在山間小路上,心情特別好,有說有笑,很快就看不到石頭村了。

呂冬雖然不像宋娜是在山裏面野大的,但打小在農村就瞎折騰,土丘般的女郎山也沒少爬,在山裏面沒有半點不適應。

況且,有宋娜這個從小就生活在這片的人,也不用擔心在山裏面迷路。

越往裏走,植被越茂密,山丘倒是不算高,但一個連著一個,一眼望不到盡頭,太陽下山之後,不熟悉地勢、方向感又差的人,很容易掉向。

小溪漸漸變寬,來到一片石頭密布的淺灘,宋娜停了下來:“這裏的石頭底下,經常能找到小螃蟹,咱就在這找,別往裏走了,省得把你弄丟了。”

呂冬笑:“我沒那麽容易迷路。”

宋娜就說道:“你可別小看這,這片山區是沒有高山,也沒有猛獸,但夏天植被茂密,小山頭一個連著一個,山溝歪歪扭扭的,進去很容易掉向。”

“你放心。”呂冬挽起褲腿,換上拖鞋:“這裏沒螞蟥一類的吧?”

宋娜說道:“沒有,我打小就沒見過。”

倆人換了鞋,提著塑料桶翻石頭找螃蟹,偶爾還下到水裏。

這裏的水很淺,深的地方才到膝蓋。

小螃蟹不算特別多,得仔細找,這種山螃蟹長不大,通常也就大半個拇指大小,最適合炸著吃。

過兩遍油,連殼都炸的焦酥。

倆人正翻著石頭,腳步聲和說話聲從來時的路上傳過來,呂冬抓起一個螃蟹,扔進塑料桶裏,直起腰去看,就見到六七個人朝這邊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