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厚積而薄發(第2/2頁)

……

最近一系列的情況,為本就在高速發展的呂氏餐飲,又打了一針腎上腺素,公司正朝著全國頂級的餐飲連鎖企業邁進。

有同行業較高水準的工資,有完善的福利待遇,還有巨大的榮譽加持,呂氏餐飲的大部分員工,工作勁頭也算不錯。

激勵員工,無非就是物質和精神兩方面。

物質是基礎,不然工資低了,別說灌雞湯了,往血管裏注射雞湯都沒用。

當物質有保證時,巨大的榮譽感,能讓人充滿鬥志。

企業的經營者,與普通員工考慮問題的角度,天然就有著巨大的鴻溝。

呂氏餐飲大部分員工還沉浸在領導來自家公司考察的榮光當中時,呂冬已經在考慮,怎麽才能讓員工高昂的鬥志,持續更長時間。

辦公室裏,宋娜給他端過來一杯水,坐在旁邊,說道:“老杜,這方面你感受可能不深,你家裏條件好,打小就不缺錢。”

杜小兵捧起茶杯,喝了一口:“經歷不一樣。”

呂冬靠在厚實的沙發上,說道:“你老杜是含著金鑰匙出生,泡在蜜罐子裏長大的。”

“停!停!”杜小兵指了指呂冬:“你這家夥,捧我還是損我?”

辦公室裏就他們三個,說話不用像當著外人或者下面的員工時那樣注意。

呂冬解開一顆襯衣扣子,這還沒到四月份,剛脫下毛衣羽絨服,天氣就熱起來了:“當然是捧你,咱兄弟倆這麽些年了,我啥時候損過你?”

杜小兵放下茶杯:“這話怎麽聽著不大對味?”

眼瞅著這倆人說著說著就歪樓了,宋娜提醒道:“你倆別閑扯,說正事。”

“行,說正事。”呂冬認真起來:“老杜,我和宋娜都是最底層打拼出來的,多少了解下面的人的心態,員工出來工作,首先是要賺一份還算可以的工資養家糊口,然後才是別的。”

他兩世為人,全部經歷過普通人在社會上掙紮求存的艱辛:“有了收入作為基礎,才會再考慮平台、升職、理想和成功一類的。”

杜小兵說出一個現實:“公司的待遇並不低,同行業當中,任何崗位都是較高的收入水準,除了各店面的兼職和臨促,其他正式員工只要渡過試用期,立即簽約繳納保險,別說在大學城,哪怕放眼全太東的民營公司,像我們這樣規範化的,也極為少見。”

宋娜接話道:“我們這幾家公司,物質待遇其實都有保障,公司平台和升職機制,相對來說也算公平,各店長都是優先從店鋪的優秀員工中選拔,做的出色的還能往業務部門或者其他部門上升升遷,但相比於普通員工的基數,能升上去的人只是少數。”

最近呂冬在忙呂家村的各項事務,宋娜一直在研究各公司的實際問題:“這一個月來,我做了大量實地調查和統計,很多員工入職以後,如果兩年之內得不到升遷,精神往往會懈怠下來,工作熱情銳減,出錯的幾率增大。”

她舉例說明:“當年餐飲公司成立,咱們招收的第一批員工,除了小付、苗雨和高明等幾個人因為態度和能力,一路升任到現在的職位,其余資歷最老的四個人,已經全部離職。”

呂冬和杜小兵都知道,宋娜說的是非常現實的情況。

相比於大部分民營公司,呂氏餐飲的上升渠道一直暢通,相對來說也比較公平,普通員工有能力又做出業績,完全有機會升職加薪。

但再大的公司,最多的肯定是普通員工,從下到上必然是金字塔式的機構。

總不能一個部門裏面全七八個領帶,真正做事的小兵子就一兩個。

那樣企業離完蛋也就不遠了。

呂冬這時候說道:“這次上面的視察,對呂氏餐飲的員工們是一次巨大的精神激勵,這種激勵不可能長時間持續下去,我的想法是,怎麽才能夠在員工物質報酬有保證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工作熱情。”

杜小兵說句大實話:“物質獎勵最管用。”

“但也不能只有物質獎勵。”呂冬說道。

三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物質獎勵是不可或缺的,卻不能單純的只依靠物質獎勵。

“對了,我投資的莎莉美容公司,就莊靈那邊。”宋娜這時說道:“她們的培訓好像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