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泉水理療(第2/2頁)

女郎山那邊火紅一片,最近吸引到不少人過來,秋天的火炬樹,絲毫不比楓山紅葉遜色。

不算太高大的山體下面,杜小兵家裏修建的女郎山度假村,主體工程基本完成,預計明年春季就能正式開門營業。

杜家可以說是泉南最早私人大規模做生意的那批人之一,深諳商業運作之道,度假村這種模式,現在做的雖然不算特別多,但也有不少了,想要有不錯的盈利,必須有特色。

如果有個溫泉,那是最好不過了。

青照這地方不缺泉水,泉南另一名字叫泉城,除了泉南市區以外,青照就是泉南泉水最多的地方。

但泉南溫泉很少,能叫的號的,別說現在,哪怕再過去十來年,基本上都沒有。

曾經在泉南鋼鐵城搬遷之後,那邊倒是開了個溫泉度假村,真溫泉還是假溫泉就不好說了。

沒有溫泉是現實情況,但青照不缺水是真的,本身青照的泉水就是個招牌,否則也不會有青照旅遊之魂一說。

縣裏審批通過,杜小兵家裏在女郎山下打了一眼井,人造了一眼女郎泉出來。

這在泉南不是稀罕事,青照更是有先例,比如大名鼎鼎的墨泉,就是鉆孔泉。

墨泉之所以得名,因為噴出來的泉水幽深如墨。

為啥會是這種顏色,可能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呂冬也是在成為青照文旅計劃委員會委員以後才充分了解的。

因為引泉的鑄鐵管是黑色的,讓泉池裏的水有種透明的墨色感。

杜小兵的父親杜大海,跟呂冬仔細聊過,打出來的這眼女郎泉裏的水,富含各種礦物質——貌似很多地下水礦物質含量都不算低?

度假山莊打廣告的時候,除了借用呂家村的名頭,就主打泉水礦物質理療的概念……

泉南泉水很有名,青照泉水同樣有名。

而且杜大海專門找專家和機構檢測過,那水確實含有多種礦物質。

另外,還有一個泉水茶飲。

這邊的水質一向不錯,用杜大海請來的茶道大師的說法,泉水清洌甘美,沏上等綠茶,色如琥珀,香幽襲人,極為爽口……

至於是不是這樣,可能呂冬從小就喝這邊水,喝茶慣於牛飲的緣故,品嘗不出來。

反正主打就是一個概念,像曾經搞小罐茶的那位,這些年搞了多少概念出來?從背背佳到好記星再到8848,都是成功的包裝案例。

況且,杜大海不是虛假宣傳,這邊的水,真的富含礦物質。

泉水茶道,這東西據說有傳統有講究,呂冬就不太懂了。

但喜歡附庸風雅的人估計不少。

哪怕在泉南這種非茶葉產地,帶有休閑性質的茶室和茶莊都不少。

趙振又來了青照一趟,呂冬作為他來青照投資的引薦人,免不了接待一番。

走在老村裏,看著一些改建完成的老式建築,趙振說道:“來一回,你村就大變樣一回。”

“越變越好了!”呂冬言語間帶著自信:“呂家村每一天都在往好裏發展。”

趙振微微點頭,從老集街拐上東西路,這是這條貫穿老村東西的路,就是以後的美食街,原先的老建築全部進行了改建,臨街開門開窗,成為大小不一的店鋪,有些已經建完的,甚至開始裝修了。

“先有商戶入駐了?”趙振站在一家店門口,看看掛著的招牌。

呂冬簡單介紹道:“縣裏很多人看好呂家村的發展,村裏又有相應的優惠,有部分人就早早出手了。”

別的不提,老村這邊起碼會有呂家食品公司的店,黃燜雞的店,以及呂氏麻辣燙和呂氏火鍋店。

趙振笑著說道:“看來我應該在你們村投資些鋪子。”

呂冬說句實話:“這都是集體財產,不是某個人所有,村裏只租不賣的。”

期間,遇到黃家灣那位,他已經從旅遊公司租下了一間鋪子,正在裝修黃家烤肉店鋪。

呂冬指了指,說道:“這是青照的特產小吃之一,趙總感興趣的話,回去可以帶一些,按照他們黃家灣的說法,京城烤鴨起源於他們黃家烤肉。”

這種說法,可以說各地的各種特效小吃都在造,呂家村也沒少做類似的文章。

搞文旅,必然要會講故事,講好故事。

呂家村老街那邊,主要是民俗項目,另外一些大門大院的,搞了民宿。

老村最東邊,還有農家樂,也有部分民房出租。

張灣村和劉灣村涉及到香草園鮮花港項目的,已經開始搬遷,呂家村實地幫助縣裏解決困難,不少人暫時租住在了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