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後患無窮(第2/2頁)

呂振林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說道:“冬子說得很對,咱們村的村規民約再咋樣,也大不過國家的法律去,呂建平的事要引以為戒,可以作為普法教育的典型,可以記在族譜上面,但別的咱們沒權力去做!”

他又強調道:“呂建平的倆閨女,雖然嫁到外村了,但也是咱們村的閨女,誰也不能隨便過去欺負人!”

呂建仁說道:“都是我妹子,誰能隨便欺負?”

呂振林又對李文越說道:“文越,省大法制宣傳隊那邊,一直都是你在聯系,你跟他們商量一下,等這案子告一段落,加入到法制宣傳當中。”

這件事,呂振林還是相當惱火,不可能插手法律上的事,但在村裏面,還是要給大家夥一個說法。

不可能呂建平做出這等事來,村裏啥態度都沒有。

該狠下心來的時候,呂振林能狠的下心來。

呂冬這時又說道:“還有老學校的那三個老銅鐘,我跟張隊溝通過,張隊他們會盡可能追根溯源,但事情過去這麽些年,追回來的可能不大。”

呂振林點點頭:“盡人事。”

“當年也沒人重視,銅鐘就隨便掛著。”呂振飛點上根煙:“現在想想,那也是解放前傳下來的東西,說不得也是文物。”

呂建仁接一句:“以前的老物件,都不重視,砸的砸,扔的扔,丟的丟,現在回頭一想,糟蹋了多少好東西。”

他說道:“要是能找到銅鐘,我去弄回來!”

這話沒人接,八十年代的事,過去十多年了,去哪裏找?

呂冬大致有點印象,當時他也就上三四年級。

這件事,只能說盡人事聽天命。

討論過由呂建平引發的一系列事,趁著人比較齊全,幹脆繼續開會,說了說老村的維修改建,食品廠的市場開拓和出口貿易,申請旅遊區評級,還有趙老根的電視劇項目等等。

地下密室盡可能保持原貌,到時會改造成一個遊覽點,老學校的倉庫要加固改造,到時打通辦公室連在一起,建成一個展覽館,用於展覽地下密室的各種物件。

相關的設備,聯系洛莊漢墓博物館那邊就是了。

那邊正在建設展廳,會大量使用防盜防塵防水展櫃,呂家村直接跟相關廠商訂購就行。

申請旅遊區評級,主要是做一些準備工作,按照呂冬和李燕燕的商議,最好等到全國文明村評審過後,再去正式申請。

如果能拿到全國文明村,相關的旅遊區評星,很輕松就能上一個台階。

拿不到的話,再多方面去做工作。

趙老根的電視劇項目,也就是《鄉村愛情》,泉南作協的張繼來呂家村考察過幾次,劇本進展速度很快,由呂家村的資金支持,項目籌備也算順利,目前三冠影視已經提交到太東省相關部門,準備一系列的審核事宜。

這些東西,包括呂冬在內,呂家村的人,只是有個模糊的概念,真正懂的沒幾個,拉了三冠影視參與,這些程序上的事務,無疑加了一層保障。

當然,像這樣的項目,主題帶著鄉村發展振興的主旋律,過審並不難。

由這個項目,呂冬私下裏考慮過更進一步,比如傳媒資源和關系網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能不能拍攝更多關於呂家村的電視節目?

像介紹呂家村的發展建設或者呂家村美食的紀錄片?

這些暫時只是處於他個人考慮之中,畢竟老村還在維修改造,全國文明村尚未確定。

呂冬也跟呂振林私下裏進行了交流,老村改建完畢,老集和小吃街上線,是不是能搞個美食和民俗節,順帶借下趙老根的東風。

等到時機合適了,呂冬自然會提出來,村裏再一一討論。

開完會,從村支部出來,眾人準備各自回去吃飯的時候,呂冬在門口看到了呂建平的兩個女兒——呂青霞和呂紅霞。

呂建仁迎過去,對其他人說道:“我去跟她們說。”

這倆人跟觸電過世的呂明蘭有些類似,因為跟呂建仁年紀相差不算大,小的時候經常跟著呂建仁一起玩。

呂冬只是說道:“七叔,安安大姐二姐的心,日子總得過。”

七叔點點頭:“我曉得。”

呂冬和李文越離開村支部門口,一起回家。

李文越說道:“以後看見收古董的,得多長幾個心眼。”

呂冬嘆了一口氣:“少跟他們打交道。”

回到家裏,胡春蘭也在,今天廠裏不忙,已經做好了飯。

吃著飯的時候,她對呂冬說道:“收高利貸的,把你大舅家裏全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