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歸屬權(第2/2頁)

馬明面對呂冬,說出口的話更實在:“國內有規定的,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歸個人所有。”

呂冬大致明白一些,說道:“剛三爺爺他們的話你也聽到了,我們誰也沒想過貪墨這點東西,呂家村也不缺這些錢。馬哥,咱兄弟倆,我也不說虛的,你能幫著說句話,這些東西不管最後所有權歸哪裏,希望都能由呂家村來保管。”

馬明笑了:“我爭取。”

呂冬也笑:“有你這句話在,都不是事。”

今年大換屆,目前泉南的形勢非常明確,馬元山肯定往上走一步,不但成為泉南的大領導,在省裏也能順勢進入前幾號。

沒過太長時間,縣裏文物部門就帶人過來了,縣委也派人過來,來的是呂冬熟悉的姚秘書,姚秘書帶來領導的指示,呂家村是青照民俗文化重要的傳承地,要縣文物部門重點考察和驗證。

很快,範教授帶著不少人趕了過來。

這是一支參與過洛莊漢墓發掘的專業化隊伍,擁有豐富的經驗。

到天黑之前,一些初步的考察結果已經出來了。

這個地下密室修建於崇禎年間,是由一位叫做呂祥的人出資修建,這人中過秀才,後來在官道集市和縣城經商,晚年社會劇烈動蕩,還將呂家村的人組織起來自保。

在那個人命賤如狗的時期裏,也可能做過沒本的買賣。

其中的物件,那些青花瓷器的用品,全部出自普通的民窯,就是民間出的給有錢人用的日用品,呂建仁猜測的大瓷缸裏面,裝的都是酒,但酒早就揮發沒了。

書籍之類的,倒是研究當時青照地區社會形態的佐證,族譜能對呂家村現有的族譜進行修正。

銅錢屬於明晚期發行量極大的品種類型,暫時沒有發現孤品之類的。

船型銀就不用說了,傳下來的和出土的都不少,倒是那些金銀首飾和擺件,有不少制作精良的。

另外,還在床頭下面,找到一些紫砂蛐蛐罐。

範教授和馬明與呂家村關系匪淺,縣裏文物部門又得到過上級領導指示,這批幾百年重見天日的文物,登記在冊之後,將會交給呂家村保管展覽,當然嚴禁出售或者用於任何商業交易。

像書籍之類的,要拉走到實驗室進行專業化處理,其他的金屬和瓷器,則由範教授和縣文物部門就近進行處理。

拉走的東西,全部拍照登記,由馬明負責領導處理小組,出現監守自盜的可能不大。

這種情況不是沒有發生過。

就近處理的部分,放在老學校,從村支部運過來兩個大號保險箱,讓呂家村出些人幫忙打下手,這邊房子啥的隨便用。

老學校這邊的工程,自然先暫停一段時間,施工隊轉到老大隊院子那邊幹活。

相關的消息沒法保密,當天不但傳遍了呂家村,到了第二天,連附近的張灣村、劉灣村和馬家村的人,都過來看熱鬧。

消息一旦傳開,越傳越廣,越傳越誇張。

也就過了半天的功夫,就變成呂家村挖出寶庫,發現幾十噸黃金和各種珠寶無數了。

傳的人有鼻子有眼,這個說看到一人高的金人,全都是黃金做的,眼睛上鑲嵌著兩顆紅寶石。

還有人說,從縣城擡出來十多個箱子,裏面裝的全是珠寶。

青照是個千年古縣,所在的泉南市,有著在整個北方都赫赫有名的英雄山文化市場和舊商品市場。

相對應的,周邊倒騰古董的人也多。

從第二天消息傳出去開始,收古董的人成群結隊的往呂家村跑,一個個恨不得鉆進老學校裏面,親眼看看有啥寶貝。

還有幾個大膽的,竟然跳墻進去,被李紅星帶著人抓住,暗地裏收拾一番,轟了出去。

收古董的,確實有守法的,但大部分啥都敢收,收的時候,啥手段都用,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

遇見普通人家裏的好玩意,想辦法弄到手裏,不知道做了多少操蛋事,美其名曰“撿漏”。

到了七月三四號這塊處,不止青照的收古董的,連帶著周邊縣市的一些,都聽說消息跑了過來。

一些專門往老街上跑,老街正在整修,做了不少仿舊的東西,有些收古董的,這裏偷一點,那裏摸一點。

這都是找專門的廠子做的,拿出去能糊弄人去。

圍觀啥的很正常,周邊村裏的人雖然議論紛紛,但也就是看看說說。

這群收古董的,甚至影響到呂家村老村正常施工幹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