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金玉良言(第2/2頁)

宋娜剛把呂冬的外套掛在椅子背上,還沒坐下,就見到周珊珊過來,坐在呂冬另外一邊。

當然,她不會誤會什麽,周珊珊跟鄒凱談了這就兩年了,為了去一中任教的鄒凱,周珊珊據說放棄了去島城一個公司實習的機會。

呂冬跟她是老同學了,直接問道:“有事?”

周珊珊笑了笑,說道:“年前看報紙,你公司一直在招人?我見有招財務會計?”她幹脆問道:“我去你那實習,收不收?”

呂冬問道:“你咋也是財大畢業的,沒地方去?”

“有地方是有地方,但找份工資高點,福利待遇又好的工作不容易。”周珊珊明顯有想法,看了眼朝這邊走來的鄒凱:“他當老師前兩年工資很低,我倆畢了業,總得買房子啥的,咋也要有個賺錢多點的,他喜歡穩定的環境,冒險這種事,還是我幹好。”

呂冬笑:“來我這可不是冒險。”

周珊珊故意說道:“你那裏又沒編制。”

呂冬知道她是開玩笑,說道:“行,我那裏缺人,尤其信得過的。不過,珊珊,有些話我跟你說在前面,咱們同學歸同學,工作歸工作。”

周珊珊點頭:“我懂。”

呂冬說道:“你這邊初七初八的就過去參加面試,程序總得走走。”

周珊珊應道:“初七我就過去。”

鄒凱這時候過來,坐在周珊珊旁邊,幾個人換了話題,聊起學校裏面一些趣事,不再提周珊珊要去呂氏餐飲這茬子事。

呂氏餐飲需要高端的人才,也需要優秀的大學生,哪怕這個社會上各種調侃的段子開始出現,也有少數大學生畢業之後,為當年班裏倒數幾名打工的例子,但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有過高學歷教育的人,在普遍的可塑性和發展前景上,要更好一些。

那些成天在人耳邊說,你孩子不用上學就能混到咋樣咋樣的,不是蠢就是壞。

得益於畢業分配政策的取消,加上呂氏餐飲去年一年發展極快,真正成為省內能叫得響名號的民營企業,招聘大學人才比以前容易了不少。

但困難仍然存在。

別說呂氏餐飲,就算衛橋集團這般龐大的民營企業,招聘大學生也不容易。

年前的時候,楊烈文對呂冬說過一個事,關於大學生就業的,企業招聘難和大學生就業難,並不相悖。

十多年以後的事眾所周知,工廠類企業用工難是普遍性的,其中的原因更是復雜,可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這年頭,民營企業招聘難和逐漸露頭的大學生就業難,更多基於傳統的觀念。

別的地方,呂冬不太清楚,就太東這邊來說,大學生畢業後的首選仍然是有正式編制的行政和企事業單位。

民營企業,哪怕是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很多人也瞧不上眼。

但取消分配以後,有編制的工作意味著要參加考試,有關系的自然容易一些,卻是少數。

逢進必考正在成為常態。

大部分人考不到編制也會成為常態。

周珊珊家在縣城裏面,普通的職工家庭出身,不算多好,也不算太差,但比起袁靜來,差距有些大。

家中提供不了幫助,就要自謀生路。

相對而言,這年頭大學畢業後那種不工作的純粹啃老族,還是比較少的。

即便沒有編制,大學生也能找到相對不錯的工作。

不止是周珊珊,吃著飯的時候,蔣曉曉還帶來一位藝術學院低兩級的同學,跟宋娜說些設計上的事。

那位同學似乎對進入溫馨商貿挺感興趣。

正月初七,呂氏餐飲正式開工,所有店面包括過年期間營業的在內,也在今天正式放鞭炮營業。

呂冬跟去年一樣,一早來到公司門口,為在總公司工作的員工,親手發放紅包。

各地的店長和區域經理,也同樣如此。

一句過年好,一個二百塊錢的紅包,能讓員工記很久。

做到公司老板這個地步,發出一部分獎勵,是為了讓下面的人賺更多的錢回來。

新年的晨會很簡短,剛剛結束,周珊珊就找上門來,由薛天、呂冬和杜小兵三人進行聯合面試,很快就會加入呂氏餐飲的財務部門,成為一名實習員工。

上班第一天,員工也沒啥工作,大都在聊天,像是場茶話會。

下午,研發部那邊有電話打過來,卻是楊峰在上班的第一天就找呂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