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升職了(第2/2頁)

跟作為青照老鄉,更加知更知底的張明宇不一樣,範雲明以明確的話語,表明他負責的區域,光美仍然秉持三家聯盟的態度。

這個模式在太東取得巨大成功,有了成功的經驗,第一選擇自然是順著已經成功的路繼續走。

一餐午飯,可以說賓主盡歡,尤其呂冬、範雲明和張明宇之間,達成了繼續合作的共識。

曾經的呂冬這個時間段就是個混賬小子,雖然在報紙上看過光美電器來到泉南,跟三聯家電打擂台的消息,但目光和精力都不在這上面,對這種事連一知半解都算不上。

所以,如今的呂冬根本就不知道,光美電器在泉南和太東的發展速度,比曾經快了不止一點半點。

家用電器不是快速消費品,這也決定家用電器的銷售商,不可能像煙酒副食商店那樣遍地開花。

泉南乃至整個太東,真正上規模的家電銷售商只有兩家,光美電器發展的快,搶占的自然就是三聯家電的市場份額。

這樣的道理,如今的呂冬自然非常清楚,但人的思維,尤其考慮問題有時候過多的呂冬,壓根就不想與三聯家電產生直接聯系。

因為三聯家電對於他來說,是個注定要被時代淘汰的企業。

買家電到三聯,與三聯坑人這句話,對於曾經每個泉南人來說,都印象極其深刻。

哪怕不看新聞的泉南人,都能在泉南街頭看到那位吹哨子、揮彩旗,身上披掛“三聯如何如何”,數年如一日堅持不懈的中年大叔。

那是泉南曾經最有名的人文風景線之一。

中午酒喝得有點多,送走張明宇和範雲明倆人,呂冬困的撐不住,就沒再去公司,幹脆回家裏睡了一覺,喝了酒睡的時間長,一覺醒來都四點多了。

簡單洗漱一番,給公司打了電話,那邊沒啥事,幹脆再去建設中的新村那邊看看。

順著東西路,剛來到學校門口,碰上小學放學,算上育紅班大班小班,近200個孩子從學校裏面出來,大部分學生進呂家村,還有部分往南去劉灣和張灣。

臨近幾個村,轉到呂家村小學上學的學生越來越多了。

以前,生活條件不好,家裏孩子又多,別說抓學習了,餓不著凍不著就不錯了,農村大部分家長哪管得了未來十幾年後咋樣。

現在不一樣了,這邊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好了是姐弟或者姐妹。

孩子少,生活條件好,大部分人自然重視教育。

就像先富起來的人在大學城紛紛掏腰包買房子上省大師大名校一樣,誰不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呂家村小學新落成,冬天有鍋爐燒暖氣集中供暖,夏天一個教室有四台大吊扇,校長是鎮上出名嚴厲的郭胡子,臨近村有太多人把孩子轉過來。

按照正常道理來說不能收,但鎮教委睜只眼閉只眼,轉過來的孩子,一般跟呂家村都有扯不開的關系,比如嫁出去的姑娘家的孩子,或者娶進來的媳婦娘家的孩子。

在農村,臨近村之間這些關系根本扯不斷,不收也不可能。

先給小學生們讓路,等孩子們走得差不多,呂冬才來到學校門口,習慣性往裏一看,就見到釘子站在門口主過道上不動。

呂冬實地經驗豐富,一看就知道釘子在罰站。

“咋了?”呂冬過去問。

釘子眨巴眨巴眼:“冬哥,你跟郭胡子……”

呂冬打斷他:“校長!”

“嗯,校長。”釘子不敢跟呂冬炸毛,說道:“冬哥,你跟郭校長說一聲,讓我走吧。”

呂冬問道:“犯啥錯了?”

釘子覺得對冬哥來說不算啥事,直接說道:“郭……校長教的語文課,讓背課文,我沒背過,他叫我去教室門口罰站,我站了一會,太無聊了,就從北邊操場墻那裏,順著一棵樹爬到墻上,翻墻出去看工地上幹活,這不快放學的時候回來,正好叫郭校長逮住了……”

呂冬點點頭:“呂釘,你真是個人才!老師教你去罰站,你能翻墻跑了。”

釘子偷眼悄悄瞄著呂冬,帶著分小心說道:“人都說你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叫你罰站,你翻墻出去把人老師家自留地裏種的白菜的菜心全都給挖了。”

呂冬無力反駁,只能說道:“安安穩穩罰站,啥時候郭校長讓你走,你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