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大公子(第2/2頁)

在公家企業紛紛破產改制的今天,平城經濟的主動力,短時間內似乎就靠這邊了。

店門口,呂冬看眼手表,問道:“老杜,你說穆坤給我們找了個神秘嘉賓過來剪彩,究竟是誰?”

杜小兵穿著襯衣西褲皮皮鞋,稍微松了下領口,說道:“人到了你就知道了。”

呂冬點了點他:“對我還保密!”

杜小兵說道:“主要是穆坤也不能保證人一定會來,要是人請不來,多沒面子?還不如不說。”

呂冬明白了:“所以,你讓我準備了兩套剪彩方案。”

杜小兵笑起來:“實在不行,就咱哥倆一塊上。”

正說話,外面有輛寶馬轎車開了過來,沒有上店前的停車區,就停在路邊。

來者是客,就算穆坤自個過來,人也是上門來給慶賀開業的,呂冬和杜小兵趕緊過去。

呂冬見過幾次的穆坤,從副駕駛上下來,接著又從駕駛位上下來個不算高的人。

這人二十七八歲的樣子,國字臉,小眼睛,大鼻子,留著個平頭,穿著白色襯褂和黑色網眼皮鞋。

呂冬率先迎上去,跟穆坤握手:“穆總,歡迎!歡迎!”

穆坤跟呂冬握過手,讓到一側,介紹另一個人:“呂總,小兵,這是我朋友,衛永,衛橋棉紡集團的副總。”

接著他又介紹了呂冬和杜小兵。

呂冬了然,這就是本地人口中相傳的大公子,熱情的跟人握手:“衛總能來,蓬蓽生輝!”

杜小兵也客套一句:“歡迎衛總!”

可能聽穆坤說過什麽,衛永也很客氣:“呂總和杜總年少有為,我自嘆不如!”

呂冬把人往店裏請:“衛總,穆總,這邊走。”

進店裏,作為主人,難免要帶客人參觀一圈,店鋪全都位於一樓,裝修的也算上档次,跟高档酒店沒法比,但在大眾餐飲裏面,絕對屬於一流水準。

回到一樓,衛永說道:“放在整個平城,呂總的這家店,也是專業做火鍋最大的店了。”

呂冬說道:“店面主打大眾飲食,地方大了,能容納更多人。”

衛永很應景地說道:“呂總生意興隆。”

雖然在很多人眼中,這位大公子還不成氣候,但歷經幾年商海磨練,基本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還是懂的。

作為整個衛橋的大公子,衛永稱得上眼高於頂,更不會對每個人都這麽和善。

但過來之前,衛永就聽穆坤說了,這倆人都不一般。

一個是泉南的富二代,家裏在政商兩屆都有關系,另一個據說跟泉南的某位大領導,還有軍區的某位大幹部,關系非同一般。

泉南是省會,能讓穆坤這個家裏同樣不簡單的人如此說的,肯定不一般。

四個人聊了一會,呂冬很清楚,穆坤是看在杜小兵的份上幫的忙。

當然,也不排除穆坤想要跟他走近一些的可能。

人際關系網都是一點點建立起來的。

不說別的,穆坤請到衛永過來,呂冬很承這份情。

同樣的,呂冬也承衛永的情。

但凡有點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這個社會是有階層的,用杜小兵的話來說,人走到高的地方,也會接觸到階層更高的人。

後面,衛永接受呂冬邀請,出席剪彩儀式。

鞭炮和禮炮齊鳴,周圍有不少人旁觀,衛永、穆坤、呂冬和杜小兵四個人,一起拿起金色的剪刀,剪斷了彩帶!

旁觀的人看到,衛橋的大公子為這家店剪彩,自然認為這店不一般。

呂冬其實很清楚,衛橋衛家的人,在平城普羅大眾嘴裏,算得上毀譽參半。

衛橋棉紡集團的所有公司,采用的都是標準的家族式經營,幾乎所有坐在關鍵位置上的人,都是衛家的直系親屬。

按照曾經網絡上的說法,哪怕一些很有能力的,為公司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最後仍然難免被衛家親屬取代。

至於企業內外,爭議也不少,據說前兩年衛橋棉紡收購平城最大的國企棉紡一廠時,棉紡一廠的員工極其抵觸,上千人堵在廠門口不讓衛橋的人進廠。

在國企員工眼裏,衛橋棉廠就是個不起眼的鄉鎮小企業,而他們是有編制的堂堂國企員工。

這些人甚至沖衛家父子集體高喊:“滾蛋,鄉巴佬!”

衛橋棉紡是企業改制中的贏家,比如今年就從平城供銷社旗下的企業,變成了徹頭徹尾的私人企業。

但詆毀和爭議再多,也不能無視衛家在平城的影響力。

做生意,跨出大本營泉南,呂冬就跟光美電器一樣,自然也想跟地頭蛇打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