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張三多(第2/2頁)

馬明說道:“這是真的……”

他又滔滔不絕的說了一大通。

呂冬充分擔當起了聽眾的重任。

說著歷史和考古,呂冬又想起之前想到的事,一個因為他的出現而改變的事情。

洛莊漢墓到這都沒出現!

因為這一墓葬群就位於呂家村去縣城的主幹道旁邊,曾經他下了高中整天在縣城瞎胡混,來來回回都要經過發掘現場,所以有些印象。

那時候大水沖過呂家村,一路往南走,導致封土堆浸泡倒塌,水落下去以後,部分夯土層露出來,招來了盜墓賊,等到相關保護單位發現,盜墓賊已經打洞偷東西跑了,青照縣只能進行保護性發掘。

結果,盜墓賊挖開的只是眾多陪葬中很不起眼的一個,隨著發掘進行,很快驚動了省市級的博物館,據說後來國家派了專業隊伍下來。

別的呂冬不太記得,只記得發掘出大批編鐘和編磬。

去年的洪水,沒有沖垮呂家村大堤,自然談不上沖到南邊來,那片地還好好的躺在那裏。

要不是馬明說到考古,呂冬根本想不起這些來。

呂冬邊與馬明聊著,邊想這事,那邊經常走,地好好的,還有人種著,這要跑去上報,根本就說不清楚,屬於自找麻煩。

如果沒有盜墓賊發現,先人的遺體和東西,繼續躺在地下,是不是好點?

呂冬突然冒出這麽個想法來,他這方面見識和文化都嚴重不足,也做不出合理的判斷。

但現在是不可能上報的,不容易說清楚。

於占龍打完電話回來,看到呂冬和馬明相談甚歡,說道:“呵,你們聊的挺投機。”

呂冬接話道:“我對古文物和歷史挺感興趣,馬明給我說些基礎知識。”

家裏以及周圍的人,一些讓去從商,一些讓去從政,還有一些讓去參軍,對考古沒任何興趣,認為這是不務正業,馬明碰到一個願意聽他說聽他講的,心情也不錯:“考古,是一門嚴肅的學問!”

這話沒錯,但當考古課題與張宗昌和打油詩聯系在一起,就有那麽點不嚴肅了。

不管怎麽說,見到倆人聊到一塊去,於占龍還是樂見其成。

上一代,也樂於見到下一代能像他們那樣,互幫互助。

時近中午,馬主任回到客廳,很快開飯。

四個人倒也有說有笑,呂冬偶爾也說些呂家村的發展和趣事。

馬明還專門跟呂冬互換了手機號,青照是個古縣城,有不少古建築,馬明雖然在省大老校區,但也去過青照,聲稱做完張宗昌與打油詩這個課題,就去青照找呂冬,讓他帶著去看看那些歷史古跡。

比如傳說中李清照的故裏。

青照最有名的歷史文化名人無疑就是這位一代詞宗。

就像所有名人的故鄉總有爭議一樣,圍繞著李清照的爭論同樣不少,像泉南就想讓李清照的家安在市區。

你跟我搶李清照,青照就跟泉南爭辛棄疾。

據說兩邊的文化界一度鬧的不可開交,根據坊間小道消息,兩邊磋商之後,最終給兩位名人安了家。

泉南不跟青照搶李清照,青照絕口不再提辛棄疾。

告辭離開的時候,於占龍單獨叫住呂冬,叮囑幾句:“做生意一步步來,別太著急,打好基礎是關鍵。還有,不用縮手縮腳,擔心些有的沒的,別的我不敢跟你保證,起碼能讓你有個相對公平的從商環境。”

呂冬不是馬明這樣還在上學、又沉浸在自己專業裏的學生,明白這話的份量,說道:“是。”

馬主任又說道:“沒事常來玩,下次帶女朋友過來。”

呂冬笑:“嬸子,以後我就常來麻煩你了。”

馬主任也笑:“不麻煩,有個年輕人,家裏也不冷清。”

馬明戴好頭盔,騎上摩托車,先走了。

呂冬隨後上車離開,開車去泉南路的時候,忽然想到個事,這就快到聖誕節了,雖然他對洋節沒啥興趣,但人在大學城裏面,不可能不受影響。

一個人怎麽都好說,有女朋友就不一樣了。

呂冬想了一路,來到泉南路上,專門進趟貴和購物廣場,去一家外國皮具專賣店,買了個女士錢包,等平安夜的時候送給宋娜。

後面的兩天裏,呂冬仍然待在泉南,與光美的範雲明和銀座的張明宇磋商,終於達成合作共識。

明年銀座開業的北園店和八一店,光美電器和呂氏餐飲都會作為招商商家入駐。

至於後面的合作,還要進一步磋商,但大前提已經達成,剩余的都是些邊邊角角的條款。

隨著時間,相關消息也傳開了,有人竟然找到呂冬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