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創業艱難百戰多(第2/2頁)

再就是無息貸款正式批了下來,總計六十萬元的無息貸款預計一周內就能到賬。

不止是呂氏餐飲公司,還有其他幾家業務不錯的新公司,同樣獲得了大學城管委會的政策扶持。

大學城的政策,也吸引了不少中小型公司進駐。

呂氏餐飲公司所在的創新港二號樓,僅僅從九月份招商到現在,就有二十多家公司進駐。

八樓也不再是呂氏孤孤單單一家公司,還多了一個代理MP3、CD機和錄音機的公司,以及賣保健器材的生物科技公司。

呂氏餐飲在大學城的第三家店,正在進行最後的裝修,獨立出來的呂氏火鍋店,力爭十月初就能開門營業。

這也是創新港的第一家餐飲店鋪。

就便捷式餐飲來說,呂氏餐飲公司在大學城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先手。

與中高档次的酒店不同,呂冬旗下的店面,做的就是普通人大眾業務,不做對公接待,這也能避免很多麻煩。

這年頭,沒有非常硬的關系,不能碰對公接待業務,大城市可能好點,小地方的很恐怖。

哪怕資金流足夠充沛,被吃到倒閉也不算稀罕事。

當然,關系夠硬的話屬於另一回事,很快就能完成資金積累。

曾經呂冬剛剛開山寨炸雞店時,斜對面有一家海鮮大酒店,背靠某個部門,專門做豪華接待業務,短短兩年時間,老板積累數千萬資金。

同樣是打白條,老板憑借過硬的關系,將白條玩出花來。

比如八百塊錢的條子,老板敢在中間加字或者數字。

這一點不算啥,最厲害的是人板能順利從欠債單位領出錢來。

那利潤高的,別墅豪車呼呼的買。

錢來的容易,又不懂得低調,隨著背後靠山倒台,老板也被清算,最終進去了。

省大創新港的火鍋店,主要的客戶群體是周邊學校的大學生,創新港的上班族,南邊學府文苑和北邊新世紀家園兩個大型小區的居民。

這天,蘇小山開著廂貨,從喬家村南邊的水泥廠倉庫,將火鍋店的桌椅和其他設備全都運了過來,裝修隊的工人過來卸車。

兩台凍肉切片機也運到了廚房裏面。

呂冬幾個人一起搬進去,放在大廚房預留好的位置。

老馬過來看一眼廚房朝外一面的鋼化玻璃,對呂冬說道:“開放式的廚房,對衛生管理和人員管理要求極高。”

呂冬說道:“我們管理做好了,一切放在顧客眼前,顧客花錢花的放心,吃火鍋吃的也安心。”

老馬已經挨著看過呂氏餐飲所有店面,實話實說:“我接觸的私人飯店,能長期嚴抓衛生的,只有你們。”

呂冬笑了笑:“是咱們。”

老馬不苟言笑:“對,是咱們。”他又說道:“味道不錯,環境又好,讓我來吃飯,我也願意來。”

火鍋店面積非常大,營業面積二百平,算上廚房等配套,整體面積超過240平。

店裏設立兩個餐飲自助區,到時提供自選醬料搭配,以及免費的當季瓜果。

火鍋的涮肉,主要采用市場采購,內部切卷,以鋼化玻璃隔開的開放式廚房,能讓顧客看到自個點取的食物取制的整個過程。

這也是一種營銷方式,做好管理能有效提升消費者的品牌認同感。

火鍋店的員工,會從縣城麻辣燙火鍋店調過來一部分,然後招聘一部分,采取以老帶新的方式。

下午三點多,漢林食品加工廠又來送貨,老馬匯合徐曼,趕去位於地下停車場的倉庫。

宋娜下了課,給呂冬打個電話,從東南邊的體育學院正門找過來。

看著火鍋店在進行最後的裝修和調整,她來到呂冬身邊,問道:“忙沒忙完?”

呂冬看了眼還在擺桌的工人,說道:“沒啥事了。”

宋娜拉著他去個安靜的地方:“有個事,想跟你商量商量。”

“啥事?”呂冬好奇:“說就行,還跟我客氣。”

宋娜笑起來:“我想在學府文苑買套房子。”不等呂冬問,她就解釋道:“我爸媽一個腰不好,一個腿不好,山裏濕氣大,這眼看著就要冷了,回去住腰腿疼還得犯,繼續住在貨棧二樓也不是事,不如直接買套房子,他們住起來也方便,等天氣暖和了,他們願意回去住就回去住,願意在這就在這,隨便選。”

“最好買一套。”呂冬直接說道:“這裏離你老村又不遠,啥時候想回去隨時都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