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兩頭記好(第2/2頁)

這些地方,真心不是產品好、質量好和味道好,就能進去的。

呂冬沒有開口,這些話繼續讓錢銳說。

從他嘴裏說出來,有王婆賣瓜的嫌疑,從錢銳嘴裏說出來,意思就不大一樣了。

不得不說,老錢這人很夠意思。

由錢銳充當中間人,確實能省卻很多麻煩。

呂冬非常清楚,哪怕都是青照人,還是同一個鎮的,如果沒有錢銳,找到張明宇的話,絕對不是這種待遇。

說到呂家村的包裝鹵煮制品,張明宇幹脆直接:“呂冬,有沒有樣品。”

呂冬擺了下手,李文越遞過來精美的包裝盒,呂冬各自取出幾樣,交給張明宇,說道:“張總,呂家村的鹵煮制品也是傳統特色。”

都一個鎮上的,那些吹牛的話呂冬就沒說,反正包裝上有:“很多孩子都喜歡吃,我們就把鹵煮零食化,並且在大學城開店試賣了一段時間,到這兩個月了。”

他拿出一份資料給張明宇:“在各個大學和附屬中小學當中很受歡迎,四十多平的營業面積,兩個月銷售額近十五萬元。”

張明宇翻看數據,又看下面的材料,有衛生局的檢驗檢疫證明,進貨渠道證明,跟德州扒雞同類的質量體系認證等等。

不像鄉村小廠做的特色小吃,比大廠子的產品都正規。

他拿起真空的小袋包裝挨著看了下,有鳳爪、雞翅、雞胸、雞腿和脖子,還有豬耳朵、口條、豬肝、尾巴等小塊制品。

就泉南和太東市場來說,倒是有真空包裝的鹵蛋,但零食化的鹵肉制品,沒見過。

呂冬試探問道:“張總,我們這個有進場的可能嗎?”

有錢銳在,張明宇也不說虛的:“手續齊全,倒是符合進場的硬性規定。”

呂冬沒有插話,等著他往下說,因為進超市沒這麽簡單。

“這方面我倒是能說上話。”張明宇說道:“呂冬,我們是老鄉,老錢這人我知道,靠譜,說起來也沒外人,我可以讓你們試著進場,但有幾點提前說明白,免得咱們老鄉跟老鄉鬧的不好看。”

呂冬笑著說道:“張總您盡管說。”

張明宇這態度,比起三爺爺接觸的華聯那位管采購的小科長,好太多了。

“你們是一家小廠商小品牌。”當著錢銳的面,張明宇有話明說:“公司對小廠商的新品有明確規定,進場有一個月的試賣期,如果連續兩個月達不到最低標準,只能撤架。”

他笑了笑:“這方面是硬性規定,我不能帶頭違反。”

呂冬知道,小廠商在大超市面前,沒多少討價還價的余地。

張明宇又說道:“進場有費用,條碼費,進場費,海報費,還有銷售扣點等等。我呢,可以給你規定範圍內的最低比例,但不能免費。”

呂冬接話道:“當然,咱們按規定來。”

張明宇繼續說道:“你們產品質量好,銷量好,正式簽約就不是問題,推廣到每個店也不是問題,以後還可以跟著銀座超市走。”

“謝謝!”呂冬敬一杯酒:“謝謝張總提攜!”

不說別的,能進入銀座超市,不僅僅有利於開拓泉南之外的市場,還能盡快打響品牌。

呂冬非常清楚,就呂氏絕味這個小品牌來說,張明宇給的條件挺優厚。

不可能一進超市就上主通道堆頭或者頭端貨架,超市也不可能給你可口可樂才有的待遇。

進場試賣,肯定得聘請場內推銷,這方面就要村裏公司自個想辦法了。

呂冬搞定張明宇,達成合作意向,具體的商談,還要村裏公司去做。

他只是一個人,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了。

酒局快要結束的時候,呂冬去衛生間。

錢銳說道:“明宇,前兩天咱倆吃飯,你不是跟我說,銀座想要進軍青照,特別是大學城市場嗎?”

“公司有這方面計劃,尤其大學城,現在二十多萬大學生,市場巨大。”張明宇直接說道:“但從場地到與當地政府關系,都需要協調。”

錢銳說道:“一些事可以請呂冬幫忙,他是大學城的地頭蛇,在大學城我搞不定的事,他幾句話就能幫你辦了。”

他不會坑呂冬,強調道:“違法的事不算。”

張明宇說道:“就是幫著協調下與當地政府關系,看能不能爭取到有利政策,幫著尋找場地,不受一些莫名其妙的排斥,你知道,外地企業進入一個新市場,總會面對很多麻煩。”

錢銳說道:“你跟呂冬處好關系,我保證,明裏暗裏的麻煩會少很多。”

張明宇輕輕點頭:“行!這樣,我把呂家村的產品安排在泉南廣場的中心店,試賣期給他們弄上兩次推售。”

錢銳打拼多少年,名副其實的老油條,幫兩位朋友是真心,同時又能叫兩頭記他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