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打包帶走(第2/2頁)

杜小兵說道:“行,附近有家飯店,做的菜很不錯,我帶路。”

一行人出了廠子,去小飯店吃飯,杜小兵本來想要請客,但飯吃到一半,呂冬就出來把賬結了。

杜小兵晚了一步,拿著錢包沖呂冬念叨:“就你積極!不能給我個請客的機會?”

呂冬說道:“下回,下回一定讓你請!”

杜小兵幫了這麽大忙,再讓人請客,呂冬覺得過意不去。

老杜這人地道!或許這樣說不太合適,但呂冬年前年後拉著杜小兵一起幹,帶著他賺錢,老杜也確實給了他回報。

不說別的,單單兩個大冷庫的制冷設備,就不愁賣。

吃完飯,又回廠裏,唐工要詳細查看統計設備狀況,杜小兵專門找到看門的倆大爺聊了聊,個別設備上有易拆卸零部件缺失的情況。

肯定是叫人拆了當廢品賣掉了。

具體是以前的工人幹的,還是其他人,就不得而知了。

呂振林在農村多年,偷雞摸狗的事見的太多,一個呂建仁就能玩百種花樣,把附近幾個村折騰的雞飛狗跳,他直接借了呂冬的手機打電話,讓呂建設帶著幾個小夥子過來暫時住廠裏。

這邊叫人隨手拆的一個零部件,賣廢品可能就十幾塊錢,後期要配的話,說不定廢老大功夫。

具體咋拆咋運回去,都得聽專業人士指導,聽唐工意見。

等呂建設帶人過來以後,呂冬一行人才往回走,他和杜小兵沒上紅星面包車,打車去省大路北段。

那邊的一個大院子裏,老杜堂姐杜鵑為呂氏麻辣燙店進的空調和收銀機已經到貨。

“我沒猜錯的話,你打算走連鎖經營模式?”

能在這條號稱太東矽谷的狹窄道路上,開得起一家規模較大的公司,並且拿到多個品牌總代,杜鵑不僅僅有家裏的支持,自身眼光能力也鍛煉出來了:“據我觀察,泉南乃至太東大部分城市,都沒有做類似產品的連鎖店。”

呂冬說道:“杜姐,你眼光真好,一眼就看了出來。”

杜鵑轉動手裏一支筆:“我聽小兵說了你很多事,你很厲害,我能坐在這裏,因為有家裏支持,天生起點就高。”

她看看呂冬,笑著說道:“你從無到有,只用了半年時間,我爸和我叔叔剛開始做生意的時候,我十多歲了,看過他們的打拼,從無到有的前期積累最難。”

呂冬沒說話,很多普通人能起來,不止因為社會大勢,還要自身肯吃苦。

杜小兵從外面進辦公室,說道:“姐,東西一定要給我用最好的,你弟全部身家都投進店裏,如果賠本,連找媳婦的錢都沒有了。”

杜鵑沒搭理這話,轉而問道:“你跟那個女的分手沒?”

“呃……”杜小兵不說話了。

杜鵑看向呂冬:“你跟小兵是好朋友,幫著勸勸。”

呂冬不知道咋搭話,勸過多少次了,能管用?

話說回來,貌似老杜不用跟寧雪分手,因為倆人就沒正式開始過。

杜鵑性格強勢,說道:“那女的心機太重,不適合你,趕緊分!”

杜小兵變成悶葫蘆,一句話不說。

呂冬夾在中間難受,幹脆換個話題:“杜姐,收銀機的系統?”

杜鵑明白呂冬的意思,說道:“放心,我這邊給永和豆漿供的貨,使用的同一套系統,他們從97年進入泉南,只鬧過一次小故障。”

杜小兵突然接話:“有問題我就給你打電話!”

杜鵑瞪他一眼,杜小兵又閉上嘴。

呂冬不參合人家姐弟互動,該說的一些話,不止是他,連李文越都提醒過老杜,不管用。

在杜鵑這待了一會,呂冬和杜小兵告辭離開。

呂冬看得清楚,自家進的這點貨,對於杜鵑的公司只是小生意,她之所以重視,主要看在杜小兵的份上。

倆人隨後去泉南路,找杜小兵中學同學家的公司,去看奶茶原料。

這是從南方流傳過來的東西,泉南也就大學附近的商圈,大觀園、泉南路和人民商場等地方有賣的,還沒有真正流行開。

另外,又去可口可樂在泉南的代理商,到時肯定要進碳酸類型的飲料,飲料機必不可少。

目前沒有人手,也不具備優渥的條件,在這創業之初的時刻,大部分事情只能親力親為。

呂冬這還算比較好的,起碼大伊萬、宋娜、杜小兵和喬衛國值得信賴。

尤其大伊萬那邊,專門調課協助辦理手續,公司注冊完成之後,又一起跑店面的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