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差距(第2/2頁)

看到呂冬回來,問道:“去哪了。”

呂冬收好包,洗把手坐她對面,也拿起竹簽子:“去交通技校,報名學車。”

宋娜問道:“準備買貨車?”

呂冬用不著跟黑蛋打馬虎眼:“商鋪應該快交房了,我得為開店做準備,就目前情況看,麻辣燙有不小市場,現在每天營業額最高突破不了兩千的限制,在於攤位規模,一旦開店,顧客可能更多,進貨需要車,我不能每次都麻煩七叔。”

宋娜又拿根竹簽子穿發好的木耳:“不是倆鋪子嗎?另一個做啥?”

呂冬說道:“我打算做炸雞漢堡。”

宋娜沒吃過,卻聽說過:“類似肯德基?”

“是。”呂冬簡單說道:“我村裏的一個叔,做肉雞深加工,從他那進貨挺方便。”

“你懂這個?”宋娜跟這年代大部分人一樣:“這東西好像挺高端。”

呂冬笑,說道:“抽空研究過一些,在它們本國,就普通的快餐,大概跟咱這麻辣燙和鹵肉燒餅差不多。”

他簡單解釋:“咱就做個模仿版的,肯定比他們便宜。”

宋娜搖頭:“我不大懂這個,這個不像麻辣燙,你沒做過,可得謹慎一點,穩著點。”

呂冬手腳麻利的穿著木耳:“我曉得,積攢的這點錢,都是好不容易賺來的,肯定不能隨便亂來。”

說是血汗錢有些誇張,卻也是起早貪黑辛苦勞動所得。

麻辣燙和鹵肉燒餅做了這麽長時間,已經摸清了門道,曾經他就開山寨炸雞漢堡店,也算熟門熟路。

開這兩個行當的店,風險相對較小。

“想想,覺得真不可思議。”宋娜回頭看北邊:“這才多長時間,咱都要開店了。”

呂冬知道宋娜也在準備開店的事,說道:“你也確定好了?”

宋娜說道:“我做熟了,了解的比較多,做熟不做生。”

呂冬建議:“再兼帶著做禮品,大學城這地,男男女女送禮物的肯定少不了。”

聽到禮物,宋娜摸了下胸口,那個黃銅平安扣吊墜,就貼身掛在胸口,她看眼呂冬,圓領毛衣不明顯,歪歪頭,從側面看,隱約見到紅線,笑了。

“看啥?”呂冬下意識摸脖子:“有臟東西?”

宋娜收起笑容:“沒啥,覺得你說的對,我在泉南看過類似的禮品屋,學校附近的生意都不錯。”

呂冬問道:“錢夠不夠?”

宋娜想了想:“我交了個3萬5的首付,貸款加應急資金我多留點,足夠。”

這一次背上個銀行貸款,總覺得有個事,不留點錢在手裏,心慌。

呂冬又說道:“我這倆店想開起來,轉悠動,需要不少錢,有興趣參一股?”

“你缺錢跟我說,我這邊還有。”宋娜有自個的考慮:“我先把我這個店弄起來。”

呂冬點頭:“也行。”

……

得州,大名鼎鼎的扒雞廠,呂振林、胡春蘭和李會計三個人在接待人員的陪同下,先去換衣間換工作裝。

雖然也是公家單位,但這邊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廠子引進先進生產線,活力十足。

對於上面專門介紹過來的這一行人,接待人員非常熱情,說道:“我們對生產加工車間的衛生要求非常高,外來者進入必須更換專門的服裝和鞋帽。”

來參觀學習,當然要遵守主人的規矩。

一行人換上衣服,進入扒雞生產加工車間,雖然車間仍然需要大批量手工勞作,但流水線的標準化生產模式,比傳統的土灶手工作業效率高太多了。

清洗、烹制和真空包裝車間,一趟走下來,呂振林和胡春蘭真正看到了小作坊與大工廠之間巨大的差距。

一天參觀下來,回招待所吃飯的時候,呂振林問道:“春蘭,你覺得咱們的鹵制品,能不能用標準化的工業流程進行生產?”

胡春蘭今天除了看,就是在琢磨,說道:“三叔,能!其實咱也是流水線生產,只是全程手工,效率低。”

呂振林說道:“在這邊多留幾天,多學點東西回去。”

胡春蘭實話實說:“咱文化不行,年紀也大了,記不住東西,一時半會學不會。”

李會計接話:“不看不知道,咱那邊缺人,缺高端人才。”

呂振林濃眉如劍:“才剛起步,想吸引人才難,等咱規模做大點,肯定能找到人,公家單位這麽多下崗的,撒開網試試。”

胡春蘭又說道:“得結合咱那邊實際情況,每個地方的鹵煮方式不一樣,就像得州扒雞,跟咱的做法就不同。”

呂振林說道:“咱們一步步來,步子不能邁的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