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公司成立(第2/3頁)

包括呂冬在內,所有人都在等呂振林做最後決定。

這幅千斤重擔,現階段只有呂振林這個領頭人才能挑起來!

呂振林沒有讓眾人等待多長時間,緩慢而堅定地說道:“好,咱們做鹵煮!開店!開分店!”

眾人都出了一口氣。

呂振林似乎有意為之,專門點名:“冬子,你考慮的很多,最近做的也是跟鹵煮有關的買賣,咱這些人裏,你做食品生意有經驗,又常年給你媽幫忙做鹵煮,說說吧。”

在場的人裏,真正做食品買賣的,也只有呂冬一人。

說起來,他勉強算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眾人都清楚這點,也知道呂冬變得很靠譜,都沒意見。

呂建國早不用老眼光去看這個侄子,這時鼓勵的沖呂冬微微點頭。

雖然很多東西呂冬記在那個本子上,但出於對鬼畫符字體的擔憂,李會計拿起筆,準備記錄。

在座的人,都爺爺輩叔伯輩的,呂冬年紀最小,輩分也最低,這又不是洪水時火燒眉毛,說話多少要注意點。

呂冬說道:“我是做了點小買賣,但我年紀小,社會經驗也少,咱們一起討論。”

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這些東西,誰也不能小看,有時候非常管用。

後面,呂冬說,大家夥各抒己見,李會計負責記錄。

首要解決的是資金問題,沒錢啥都幹不了。

李半山那邊已經聯系好了買家,等解成木料,立即就能出手,頂多十來天資金就能到位。

砍掉樹的地方,明年補栽新樹苗。

人手方面,雖然村裏有很多壯勞力在大學城工地上幹活,但留在家裏務農的人同樣不少,呂家村一千多口子人,刨除掉老的小的,仍然有的是人手。

呂振林提前開過會,做了動員,呂家村主要由呂李兩姓人組成,人心相對比較齊,大家夥看著宋家村跑鐵販鐵掙錢,也都想致富。

幹活,沒幾個人怵頭,這活再累也累不過工地和莊稼活。

況且,村裏既不搞攤派,也不強制要求交錢,還有工資可以領。

包括胡春蘭這樣的積極分子在內,呂振林召集了五十來號人。

當然,大部分都是平時待在家裏的婦女。

等錢的這段時間,大家夥也有很多事情得做。

首先要確定場地,制作鹵煮,脫毛、泡水、熬煮,全都需要比較大的地方,這其中的噪音,脫毛的焦糊味,熬煮時鼓風機的聲音,都能傳很遠,不可能放在村裏。

原本程立峰的作坊能當做備選,但一來地方小,二來程立峰事發後,作坊讓縣裏給拆了還田。

呂冬提議暫時用砍掉樹的果園,大家夥全都贊同。

果園地盤大,壘幾十個大灶,盛多少東西都沒問題,砍掉的上千棵蘋果樹和樹墩子堆積著當垃圾,正好用來作柴火。

還有一點,眾人不說卻心知肚明,果園東邊緊挨著青照河,排水也方便。

現階段,沒法講究太多,等資金充裕,這些問題後面肯定都會解決。

呂振林考慮的更多,準備跟鎮上或者縣裏爭取一下,把那塊地單獨劃出來,改為工業用地。

其次要確定口味,確定鹵煮流程,大規模做鹵煮,口味不能差太多,流程也要統一起來,不能今天用這家的,明天用那家的。

話題一拋出來,所有人都說用胡春蘭的配方和手藝。

呂振林當場拍板,村裏用人技術配方,不會白用,算投資入股。

由於村裏資金確實不多,有人願意投資的,只要錢來路正,村裏也會接受。

呂振林讓呂建武制定個章程出來。

呂冬也捉摸著,要往裏投點錢。

像注冊公司和注冊商標啥的,呂建武行家裏手,同樣全部由他負責。

再就是找店面,先找合適的房子,資金到位就能租下來,也不用大裝修,簡單收拾一下,豎上樣式差不多的招牌和櫃台,找到合適的人手,就能營業。

廣告上,多找點人手到處貼海報,各村大隊裏有三爺爺的關系,縣電視台馬上播還珠格格,去弄個廣告最好。

還有衛生、培訓、運輸、服裝和進貨等等眾多問題。

一個店面咋都好說,兩個店面就挺麻煩,三個店面就叫上規模了,由此帶的來問題和麻煩可能翻好幾倍。

生意看著不大,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大堆。

呂冬只能說些框架的東西,真正管理還得交給呂振林去做。

管理企業和管理村莊不同,呂振林的案頭上,能看到不少關於企業的書。

呂家村的這個火車頭,暫時只能由呂振林擔任。

不說別的,呂振林這幾十年的人脈關系,別人就比不了。

他能跟電視台副台長說上話,與青照肉聯廠搭上關系,請臨近鄉鎮派出所的幾個負責人吃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