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快一周了吧?

早飯後,朱文雄已經早早離去,李誠吃飽喝足出門時,還是直奔張建聲診所學習,阮梅繼續去招聘,學習企業經營相關財務知識,而殺死劉仁福的三個殺手,李誠也靠著記憶力畫了那三位的素描,交給王威去保護王依青。

等他剛到張建聲的私人診所,這位張醫生就大笑著招呼李誠,“阿誠來了,來,我給你介紹一位大牛,這是胡醫生,胡醫生是中醫,我雖然是學西的,但一點也不敢輕視中醫,反而很重視。”

“如果把西醫比作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工業品,中醫就是需要匠心匠氣,去慢慢打磨,大浪淘沙,才會在海量學徒醫師裏誕生那麽幾位,十幾位大師,胡醫生就是港島,最知名的大師了。”

張建聲介紹的胡醫生外觀看起來有七八十歲,但精氣神很足,穿著一件唐衫,只是平靜站在那裏,就給人一種很灑脫很有氣度的感覺。

李誠笑著打招呼認識時,張建聲再次道,“胡老,這是阿誠,一心想學醫的好苗子,而且想學貫中西,我雖然給他買了一批中醫相關書籍讓他自學,但沒人指導實踐也是不行的。”

“今天特地請胡老來,就是想請胡老在我這客串一天坐診醫師,順便教阿誠一些實踐能力。”

胡醫生驚訝的上下打量李誠好幾眼,又目露怪異的看了張建聲十幾個呼吸,笑道,“好,你小張難得這麽下力氣培養新人,我雖然不是心臟專科的,但坐診一下應付普通心臟疾病,也還有點把握。”

中醫學識,不像西醫那樣一科一科涇渭分明,真正的大醫學家大犇,如張仲景、孫思邈等等,都是各方面的病都能對付,無非是不同種類疾病,治療把握有大有小。

就像張建聲嘴裏那句話,大浪淘沙。

中醫能在華夏傳承幾千年,出現過一位位醫聖、藥王那樣的名人,含金量絕對不俗,無非這一行,太看重醫者本身的水準。

胡醫生笑過後,就把玩著一對文玩核桃道,“阿誠是吧,你自學中醫多久了?”

張建聲臉上露出了極為精彩的表情,李誠略顯尷尬道,“快一周了吧。”

胡醫生笑容一呆,滿臉茫然加問號臉,看看李誠,再看看張建聲,那眼神?

張建聲忍俊不禁,“哈哈,胡老,千萬別小看阿誠,他就是傳說中的天才,真正的天才,跟著我學西醫,一周時間從零開始,水平已經不比正規醫學院學醫四五年的畢業生弱了。”

“不,甚至超出大部分畢業生的水準。自學中醫一周,相信阿誠的水平,不會比你手下那些幹了兩三年學徒的人差到哪去。”

胡醫生差點想把手裏的文玩核桃砸在張建聲臉上。

但他還是深吸一口氣,認真盯著李誠,“你們兩個沒開玩笑?”

張建聲笑容還是那麽燦爛,“胡老,港島醫學界,中醫裏你是最頂尖的那一小撮,這種事,誰敢和你開玩笑,不信你可以考考阿誠。”

李誠也接了話,“胡老,我學東西挺快的。”

胡老面容都有些輕微扭曲,“好,那你給我背一下難經吧。”

中醫真不是簡單的一門一科的知識,可以單獨學習,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等。

其理論體系是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在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逐步形成的,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指導於實踐。

提到中醫,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印象就是望聞問切,合稱四診,而四診最早應該是源於難經第六十一難。

華夏幾千前中醫發展史,出現的中醫巨著很多,但類似於四大經典之類的概念,學術界一般就是把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定位四大。

四大之外,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等,也都是傳於先賢的最頂級著作。

難經,就是被學術界定義為四大之一的經典,全經八十一難,是以問答形式,探討論述中醫的一些理論問題。

李誠面對這考核雖然有些詫異,還是從第一難開始,一口氣背誦到了五十七難……

“好了好了,看來你難經背的還算熟練,但只知道照本宣科不行,既然談到了五泄,那你給我說一下,孫思邈千金方裏,治療胃泄的藥方都有哪些,名字是什麽,具體藥方是什麽。”

這個話題跳轉有些大,孫思邈收集的五千多藥方,有多少是針對胃泄這種疾病的?

沉吟幾個呼吸,李誠開口就報藥方,內容,一個接一個娓娓講述。

等李誠講述幾分鐘後依舊在說著藥方,胡醫生就帶著詫異擺手道,“就張建聲這小子,兩眼各有四五百度近視,他又不想做手術,你覺得該怎麽處理,可能對他有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