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要當一名好官呀

那銀子到底也沒輪到公孫琢玉出。洪府有幾名丫鬟與思雲相交甚好,為表一份心意,各自湊了些體己錢,在城郊買了塊地將她好生安葬了。

此案牽扯太大,公孫琢玉寫好奏疏,免不了要向皇帝稟明因由。他將那些妖言惑眾的道士依律宣判後,便擇了個日子進宮,結果好巧不巧,杜貴妃也在。

“微臣見過陛下,見過……貴妃娘娘。”

公孫琢玉見皇帝身側坐著一位明艷動人的絕色女子,身著紫色宮裙,眉眼隱隱與杜陵春有幾分相似,猶豫一瞬,猜測出了對方的身份。

皇帝擡手,示意他平身:“愛卿進宮參拜,可有要事?”

他未必不知道公孫琢玉是為了什麽進宮,畢竟洪家的事鬧得滿城風雨,就連三歲小孩都知道出了人命案子,罪魁禍首就是洪家老夫人。皇帝想聽聽公孫琢玉怎麽解釋。

公孫琢玉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回陛下,人蠟一案已水落石出,相關人等已悉數捉拿歸案,請陛下過目。”

他語罷將奏折遞給禦前太監呈了上去。

皇帝接過來,草草翻了幾頁,而後隨手扔到桌上。眉頭微皺,喜怒不定的道:“公孫琢玉,你可知你惹了大麻煩?”

公孫琢玉站直身形,心想在旁人眼中思雲不過是一個小小奴婢,而自己為了一個奴婢,偏要與洪家過不去,將事情鬧到了明面上來。皇帝若放過洪家,會讓人覺得他有失偏頗,但若依法論罪,為了一個奴婢得罪大臣實在是得不償失。

公孫琢玉這個時候本該跪地認罪,但不知道為什麽,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洪家確實是錯了……

他們將一名無辜的女子活生生做成了人蠟……

公孫琢玉如果這個時候承認自己做錯了,他會覺得良心不安,也許晚上睡覺都會夢到思雲死不瞑目的樣子。但趨利避害的本性又讓他沒辦法反駁皇帝,幹脆就保持沉默了。

皇帝看著他,不知在想些什麽,語氣帶著為君者的深不可測:“怎麽不說話,你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杜秋晚方才一直在欣賞著自己新染的指甲,此時才慢半拍的回過神來。她用帕子在指尖繞了繞,見堂下站著一名身著緋色官袍的男子,心想生的倒是俊朗,後知後覺想起這是弟弟要保的人,擡手輕輕抵了皇帝的肩膀一下:“陛下……”

聲音酥軟醉人。

杜秋晚道:“那洪家殺了人,本該伏法,依臣妾來看,公孫大人倒是斷案如神,鐵面無私,陛下有這樣的臣子該高興才是。”

皇帝本就寵愛她,聞言原本緊繃的神情也不自覺松緩了些許。暗中拍了拍她的手:“愛妃言之有理。”

皇帝其實本來也沒打算罰公孫琢玉,只是想嚇嚇他,畢竟洪家的事確實帶出了不少麻煩。洪貴人聽聞祖母去世後,連胎像都不太穩了,日日以淚洗面,現在皇帝聽見女人哭聲就頭疼。

公孫琢玉站在一旁,全拿自己當木頭人。他看見貴妃怪心虛的,畢竟把人家弟弟拐走了不是。

皇帝端起茶盞喝了一口:“公孫琢玉,為何不回答朕的問題?”

這下連愛卿都不叫了。

公孫琢玉拱手:“微臣只是依律辦事。”

大抵因為他年輕,朝氣蓬勃,哪怕犯起倔來也比那些子老臣討人喜歡,不僅不莽撞,反而讓人覺得率真直爽。

皇帝聞言將茶盞重重擱在桌上,冷不丁將人嚇了大跳,就在滿屋子奴婢以為他生氣的時候,皇帝卻陡然笑出了聲:“好一個公孫琢玉!”

身居高位者沒有傻子。朝堂如何,皇帝只怕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但正因為如此,才更需要忠臣能臣來平衡雙方勢力。

嚴復一黨的人已經老了,總該有人接替才是。公孫琢玉這種不畏權貴的就很好,正中皇帝下懷。

太極殿外守衛森嚴,一陣秋風吹過,平添蕭瑟。

值守太監一邊感慨著越來越冷的天氣,一邊感慨著越來越奇怪的杜司公。公孫琢玉前腳進了殿內,後腳杜陵春就趕了過來,偏也不說有什麽事,只是在外面站著。

太監總不可能真把人晾在外頭,第四次上前詢問道:“杜司公,您若有急事回稟,不如奴才進去給您通傳一聲?”

杜陵春站在宮檐下,用帕子緩慢擦拭著指尖,聞言眼皮子都懶得擡,只問了一句話:“裏面動靜如何?”

太監躬身答道:“方才聽見陛下笑了,想來龍顏大悅。”

龍顏大悅?

杜陵春心想那應該就無事了。他恐陛下為著洪家的事惱怒,牽扯到公孫琢玉,故而前腳聽見對方入宮,後腳便跟了過來,一直站在殿外等候消息。倘若出了什麽岔子,也方便求情。

太監見杜陵春在原地緩緩踱步,忍不住出聲道:“要不奴才給您搬張椅子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