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誘導(第4/6頁)

不過在下冰前,穆煥拉著黎昕又在冰上最後走了一圈,這一次有著明確的目的性。

“這裏是中心,我們明天應該在這裏起步。”穆煥站冰場中心點站定,對黎昕說道:“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觀眾席上已經坐滿了人,他們會用冷漠的目光看著我們,裁判就在正前方,會繃著臉好像對我們有意見,到時候燈光很亮,音樂很響,沒有人期待我們滑的多好,就連裁判也絕不會苛刻我們,我們是雙人滑的新人,也是一張白紙,落下的第一筆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好與不好,我們自己完全的掌控。”

黎昕聽著穆煥的話,睨著他笑:“得了,不就是不放心我嗎?”

穆煥說:“我只是在分享我的比賽經驗,一般人不告訴他。”

“噗!”黎昕笑著,再度被穆煥拖走。

兩人在冰上轉了一圈,穆煥說了很多自己比賽的經驗,黎昕也說了一些,雖然對穆煥都沒有用,卻還是認真聽著,氣氛好轉,已經沒了上一刻劍拔弩張的緊繃感。

從賽場回去,穆煥不知不覺睡著,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靠在黎昕的肩膀上,黎昕的頭則抵著他的頭。

他一動,黎昕就醒了。

分開的過程很快,兩人都沒有說話,穆煥不確定黎昕在想什麽,但他很喜歡剛剛的感覺,親密的,全然的信賴,好像給對方再多也不夠,也可以心安理得地討要對方的付出。

“四大洲花滑世錦賽”報名的人多,因而做不到兩天比完,因此四個項目的短節目和自由滑都分開安排,一共需要四天的時間。

第一天上午比賽的是受眾最少的B單,下午則是O單的短節目。

第二天上午是B單的自由滑,下午則在A單的短節目。A單的觀眾僅次於雙人滑,畢竟比起高不成低不就的BO兩組,Alpha的體能可以讓他們做出更高難度的技巧動作,沖擊人類極限的水平顯然更具有吸引力。

第三天的上午就到了O單的自由滑決賽,晚上則是雙人滑的短節目比賽,屆時就會有很多的觀眾到現場,或者在電視機,或者通過互聯網視頻觀看。

第四天的晚上五點是A單的決賽,兩個小時的比賽時間,再加上半個小時的恢復場地,晚上七點半黃金時間就輪到了最受矚目的雙人滑決賽。

至於表演滑會在兩天後,周末的晚上,除了幾組即便沒有成績也特邀參加的“奇香組合”,其他選手可以選擇是否參加,以及自由組合表演。

換句話說,雖然明天就開始比賽,但他們雙人滑這邊其實還有兩天半的準備時間。

這對於穆煥和黎昕是最好的安排,他們新編排的節目還不算特別的熟練,正好在這兩天的時間裏熟悉。

時間飛逝,穆煥和黎昕爭分奪秒,去賽場看比賽的時間都沒有,轉眼B單和O單的決賽就結束了,A單進入自由滑的24名選手也塵埃落定。

沒有華國隊的隊員上榜。

華國花滑隊在世界排名並不算差,但也距離奪冠很遠,每組比賽都有隊員能夠進入自由滑參加決賽,可惜就是摸不到領獎台。

如果黎昕沒有來滑雙人,今年他也是進了自由滑,卻摸不到領獎台的其中一個。

但明年這種情況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也不知道在單人這邊,未來會有誰來“接棒”。

穆煥也顧不上唏噓這些,他有更重的任務。

既然單人沒了“奪冠者”,他就要和黎昕一起成為雙人滑冠軍的有力競爭者,比起個人單項比賽,雙人滑才是一塊“硬骨頭”,有太多優秀的運動員選擇在雙人滑的賽場上拼搏,也造就了這個項目的可怕競爭力。

想想可以完成5T單跳的Omega尼基塔,那是穆煥上輩子都沒有達到的成就,就知道他們還需要努力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比賽到第三天的下午,於一曼讓所有人停下了訓練,在一樓客廳簡短地開了個賽前會,就把所有人攆上樓去睡覺。

穆煥和黎昕一直上了三樓,在各自推開房門就要分開的時候,黎昕突然喊住穆煥:“我這幾天一直在想一件事,也不知道該不該和你商量。”

穆煥停下扭轉扶手的手,轉身看他。

黎昕面上還是很猶豫,沉吟幾秒才說道:“我偶爾會回味淺海時的感覺……”

穆煥沒想到他提出的是這件事,便說:“要不進屋說吧,可以談一下。”

黎昕點頭,擰開房門,讓出了身後的房間。

穆煥走了進去。

其實三樓閣樓住宿的環境並不好,墻面傾斜,顯得壓抑,而且床是直接丟在地上的席夢思床墊,屋裏除了一個木制衣架和一個兩層抽屜的櫃子,沒有更多的東西。

黎昕的行李就擺放在床頭,上面放著幾件可以折疊的衣服,更多的就掛在衣架上,除了那張床,屋裏沒有可是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