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征四都

從貴州入川蜀,再到康定鎮時,已經是盛夏時分,當然,陸寧在貴州盤桓了近月時間,反而現今最耗時間的長途跋涉,對陸寧來說,用不了幾日。

康定鎮,從地理位置,距離川蜀道的雅安府更近,但其直屬川蜀道管理,也是現今大齊川蜀道最西部的邊鎮之一。

不過從法理上來說,康定西三百裏的雅西州還屬於大齊疆域,只是雅西州為羈縻州,由內附大齊的波窩王家族世襲刺史。

而不管康定鎮也好,雅西州也好,都曾經是吐蕃帝國的領土。

現今西南吐蕃地方向大齊疆域就是如此,通常邊鎮比之前代西移了許多,然後,又有兩三百裏內附的吐蕃部族為緩沖。

只是吐蕃地遼闊無比,便是波窩王統治的最西的羈縻州雅西州,距離邏些城,直線距離也有一千七八百裏,如果是真正行軍,要走的路程,那更不必說。

……

營帳中,陸寧端坐,烈炎營四名都頭肅立,但臉上激動都難以自抑。

四名都頭都是年青的小夥子,第一都都頭呼延丕顯,今年剛剛十八弱冠,為樞密副使、遼北兵馬總管呼延贊的長子;第二都都頭馬知節,年二十二,將門虎子,其父馬全義官至瀘州將軍,但十年前已經過世;第三都都頭羅大興,貴州籍貫,出身烏蠻部落,身材短小,但黑黝黝肌肉虬結,看起來就是個小牛犢一般精壯;輜重都都頭趙守禮,出身雅西吐蕃部落,黑紅面膛,二十出頭的他,常年風吹日曬,倒好似三四十歲的面相,不過同樣身上鼓鼓的腱子肉,更有難言的兇悍氣息。

四名都頭中,呼延丕顯是陸寧小時候就抱過的,甚至呼延丕顯這個名字也是陸寧賜的。

其父呼延贊,是最早跟隨陸寧的高級將領之一,現今已經高居樞密副使、遼北兵馬總管,當然,所謂兵馬總管,只是民間俗稱,按照大齊官制,境內各大營及招討使由攻擊性改為中性,畢竟,諸大營並不是招討大齊子民來的,而是要保家衛國,是以,大營改為地方兵馬總司,招討使,改為司令,呼延贊官位為樞密副使、遼北兵馬總司總司令,也是名副其實的令公了。

呼延丕顯,是從京城而來,來得不僅僅是他,還有二十名羽林衛。

不過,除了呼延丕顯,其余二十名內衛,和那些被遴選為羽林郎的貴族子弟不同,他們出身多很貧苦。

呼延丕顯,也是現今大皇帝駕前的內侍衛長。

此次深入不毛編為烈炎營的西征小股,共五百五十多人。

二十名羽林衛,三都正卒,又有二百余名輜重卒。

此外,還有槍械工匠、隨軍醫師數人。

二十名羽林衛,都來自京城,操控使用大皇帝親手打造的“神火擊”。

這種神火擊,其實就是後裝線膛槍,且使用長型彈丸,又有可裝卸刺刀,不但裝彈及發射速度、射程、精度大大提高,也有了倉促下近身接戰的能力。

這是陸寧在京城工匠房領著一眾工匠鼓搗出來的,只是工藝復雜,難以在沒有陸寧的情況下普及到諸軍械場工匠,到現今,也不過打造出了三十多杆可以正常使用之物,被全部帶來了,二十名內衛,也本就是一路實驗使用這些槍械的羽林衛,操作起來,得心應手。

其余三都正卒,使用的就是已經正向全軍普及的撞擊式燧發槍,突破性的進展是將彈丸和發射藥裝在同一個紙筒內的內裝槍彈,裝填時將紙筒撕破(咬破),把發射藥和彈丸一塊裝入槍膛中去,既簡化了裝填過程,又保證了發射藥的定量裝填。

這些變革,定裝子彈也好,燧發也好,如果前人自己摸索從想到提高槍械威力的各種點子,不同方向的實驗,再從各種失敗到成功可能需要一兩百年時間,而對陸寧來說,便都不是問題,需要做的就是,諸多軍械場的工匠們,進行技術方面的普及,且對槍管直徑等等,進行制式標準制定,且一定程度實現部分部件有輔助模具的制式量產。

至於所帶的工匠以及小型工具,則可以修理一些不太大的毛病。

輜重都二百多人,主要挑選的附近歸附的吐蕃各部勇悍,作戰器械便是弓弩刀槍了。

也正因為此,當得宣令此次是大皇帝禦駕親征且更被大皇帝在禦帳召見,趙守禮才更加的激動,比其余三名都頭,更有一種得到信任的無上榮耀之感。

畢竟,其余三位都頭,不是大皇帝原本的親衛,也是大皇帝親信將領之後,哪怕貴州烏蠻,也在十幾年前就被大皇帝收服,貴州女王,卻是大皇帝的紅顏知己,誕下的女兒,生父卻是大皇帝,不久前大皇帝詔令天下,授女兒為貴安公主,算是承認了其是皇室血脈,顯然是因為現今貴州地,東西南北皆為大齊疆土,大皇帝不再擔心愛妃和女兒被人覬覦用來做文章,詔令一出,貴州烏蠻各部,和大皇帝關系自然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