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赤虎寨(下)(第2/2頁)

前唐,設村、裏、鄉,村落自不必說,百戶為裏,五裏為鄉,也就是說,由五百戶人家,組成一個鄉。

五個裏正共同管鄉務,而且,裏正還會輪流去縣衙執勤。

甚至給過裏正審案斷案的權力,但很快就將司法權收回,因為裏正往往是強盛宗族的族長,根本就不可能秉公辦案。

正因為這些裏正都是本鄉本土的鄉紳,不管誰做天子,對他們來說,世界沒什麽不同,鄉村從來是一潭死水,皇權難以觸碰之地。

而且就算在江北,因為戰亂,鄉紳們大多受到沖擊,但時間長了,大的宗族總還是會形成,鄉村之事,總還是這些宗族才具有真正的統治地位。

但是,如果說鄉一級設官吏,而且是流官,也就是異地人來做鄉令,定期流動,那又不妥。

每個鄉都配備一個鄉令加一堆胥吏的話,以現今生產力,財政負擔太大。

如果僅僅配備鄉令一名,那在鄉村,還不是要被這些鄉紳左右?而且,出什麽問題,鄉令都是背黑鍋的,就算不出問題,等鄉令將本地情形真正吃透,怕也要個幾年功夫,離被調離也就不遠了。

陸寧思量了好久,從去年時,開始推行鄉史制度。

還是百戶為裏,五裏為鄉,五個裏正管理鄉務,但每鄉,派鄉史一名,鄉史嚴格來說,更像最低級別的禦史,不管具體事務,但所有鄉務都會參與,就是旁觀,如此,也不怕裏正們給穿小鞋將黑鍋砸過來,而如果裏正們行事有什麽偏差不公,鄉史便可向縣司申訴。

鄉史由所在鄉每年出十石米供養,縣司每個月兩貫月料。

鄉史的來源,便是每年中舉的舉人又暫時沒被司衙收錄者,便可自願向道署報名,由道署分配,基本都不會在自己的州任職。

如此,鄉史在鄉村熬個幾年,進入司衙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而且,鄉史的經歷,對這些吏員或者說以後的官員來說,是很寶貴的經驗,現今中原官員,知道農民怎麽想知道農村到底是什麽情況,才是合格的官員。

去年時節,陸寧甚至做過第一批鄉史去體驗了一下,也是感觸多多。

而現在,王寒時在道州,正在推動新政,當然,湖南道派來道州的鄉史,並不是什麽舉人,現今舉人可不夠用,湖南道征募的鄉史,多是本道各司衙的胥吏,打亂後派去其他州縣,不過因為知道新政下,做過鄉史的吏員被選拔為官員的機會會大大增加,所以吏員們對這個苦差事倒也趨之若鶩。

永明縣以處於五嶺位置來說,戶數不少,鄉村有三千多戶,編為允山、允平、文德、謝沐、永川、崇福、興化七鄉,前何村所在的謝沐鄉,已經被更名為赤虎鄉。

赤虎鄉鄉史,聽說是衡州人,陸寧自然不認識,現在胡亂說一通。

王氏狐疑的打量著陸寧,一時猶豫起來。